(新闻中心记者 王俊霞)
“抬头观望,炯炯目光,嘴角上扬,内心跌宕”,这是刘月霞老师上课时学生们的状态。让学生们快乐之余体味更深的道理,这是她的教学心得。伴随着清脆的铃声,刘老师的《马克思主义原理》课也拉开了帷幕。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刘老师的课堂,感受其教学的魅力。
积极创新 与时俱进
“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是刘老师的教学理念。刘老师喜欢在课前和课间给学生们放映视频,其中有关于求职的《非你莫属》,有励志型的《开讲了》,还有描述榜样的《中国梦想秀》等高质量的节目。三十年的教学生涯,让刘老师一直努力了解学生心理,后来她发现,一段有内涵的视频不仅能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还能让他们感受来自社会的正能量。学生能够从《非你莫属》中了解更多的求职技巧和社会法则,在讨论和比较中有所收获,并思考怎样才能成为更优秀的人。《开讲了》让同学们了解名人背后的故事,引领学生向榜样看齐。通过《中国梦想秀》,同学们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实例中,懂得理想在个人奋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些精彩的电视节目鼓舞人心,激发活力,使同学们不与社会脱节,还丰富了人生阅历。
积极创新,不仅体现在课堂内容上,还体现在授课方法上。和其他老师不同,刘老师首先以提问开头,引领学生们思考。她提出“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同学们结组展开讨论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从不同角度来看待问题,拓宽了思路。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师生之间进行着思维的碰撞,实现了教学与求知的双赢。接着,刘老师在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时,列出所授知识的大框架,让学生能够有大致的了解。她按照“总——分”的形式讲述课程,条理清晰,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最后,刘老师详细地讲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具体内容,条分缕析,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了晦涩的知识。这种独特的教学方法,达到了学生预习、上课与复习相结合的效果。
“不为自己做好准备的人,就是为自己准备失败的人”,这是刘老师常挂嘴边的一句话,她希望同学们能做个生活和学习的有心人。
言传身教 始终如一
刘老师认为,教书育人的核心是“传播知识,塑造人格”,在课堂上,刘老师总是借助讲小故事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通过讲述自己或者听到的故事,让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她还通过讲述缺乏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的反面例子,来论证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例如信奉邪教导致的自焚事件。这些人对生命的漠视,正是由于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引导。从课堂效果看,这种方法比单纯讲述理论更有感染力。在老师的讲解下,一个个小故事将理论知识化抽象为具体,有助于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十年,一段不算短暂的岁月。在这期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学活动并没有打消刘老师的教学热情。微扬的嘴角、响亮的声音,依然让同学们感受到朝气与活力。活跃的课堂气氛,在寓教于乐中提升了教学效率。
幽默风趣 注重互动
听到一阵阵的欢笑声,你一定想不到这是《马克思主义原理》课上的一幕,可是刘老师做到了。她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化抽象为生动,传递深刻的道理,让每一个学生都融入这种高效的学习氛围中,快乐地进行学习。
注重互动是刘老师教学的一大特点。在讲述世界观的问题上,她提问“谁算过卦”,问题一经抛出,学生们都积极踊跃地回答。刘老师借此给学生讲述有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知识,加深了同学们对知识的印象。在老师与学生思维的碰撞下,有时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发生。师生互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独立自主性,而且还提升了他们的思维水平。
这就是刘老师的课堂,轻松、活跃、有深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知识,提升人格。
【值班编辑:罗晓松】
课堂上师生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