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雨,亡魂未衰
时间:2018-04-16 11:02:36

(新闻中心记者 汪珊)

    诗中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好似成了亘古不变的语言,每逢清明,无论南北方,这时的天气都不是轻快的,或细雨连绵,如泣如诉;或雾霭沉沉,发人深省;或阴冷或潮湿,褪去潋滟阳光、和煦春风,仿佛有意将人们笼罩在一个悲伤、肃穆的氛围中,以提醒人们去缅怀。
 

    事实上,天公有意,而凡夫却似乎无情。

    今年的清明节,依照国家规定,三天假,本意是让我们有时间可以回家扫墓祭祀祖先或者缅怀逝去的先烈,可落实到个人,为他人的意义少了,为自己的意义多了。清明节加上周日就有四天假,而本校,一部分人周一也是空闲的,于是有五天,他们认为:这么一来旅行真是一个好决定。

    假期之后,在朋友圈,在空间动态,在各种分享或是评论平台上,铺天盖地而出现的不是关于对逝者的哀悼,而是对远行的喜悦。讨论着世界的新鲜,人情的温暖,甚至事物的美味,却没有人去回忆曾经老一辈如何含辛茹苦,育就如今栋梁材,曾经烽火时代中,是有人在战斗在牺牲,才换来如今盛世。

    一切事都已经过去了,一切人却是不朽的,逝者在天有灵,真正的死去是被遗忘,想必他们也渴望感受被思念的温暖。

    当然,任何事情都不能断章取义,所见并非所得。在我们所未注意的地方,其实也有人群在缅怀。他们会时常看望那座熟悉的孤坟,会为另一个世界带去这边的问候;他们愿意花费一点钱财带上一束花朵,去一座不熟悉的墓前,听永远沉睡了的人讲述很久以前的光辉不可磨灭的故事;他们还习惯关注与当年故事相关的新闻,还喜欢细品豪情讲述详情的推文……在清明这个有着无比深厚渊源的节日,他们更加充满了对祖辈的思念,对先烈的敬仰。

    笔者以为,清明之所以被重视,除却它名列中华传统文化之外,还因为我们应当铭记历史,铭记未衰的英雄精神。

【值班编辑:李韬】


版权所有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中心
Copyright ©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zhxww1022@126.com    联系电话:0311—87655719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 邮编:05006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