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
时间:2017-04-05 15:31:47

(新闻中心记者 李曼婷)


    孤鸟飞过天空,划过的痕迹转眼消失

    可当你没有痕迹留下,如何能向未来求诉

    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读罢全身冰冷。

    奥威尔笔下的一九八四年是一个“党”和“老大哥”主宰一切的社会,虽是未来的年份,却并非由天马行空般的想象所构成,只有一个专制集权统治的、令人不寒而栗的世界,它似乎存在于一个虚拟的时空,又似乎就是我们的过去、现在或是未来。

    这里有无处不在的精神控制,你随时可以感觉到老大哥在盯着你,电子屏幕在监控着你,你无法拥有隐私,连写个日记都要提心吊胆。亲情的崩离与背叛,人们在家里从不敢谈论危险问题,涌现出来的“少年英雄”会将父母的话告诉思想警察,一个家庭必然走向破裂。孩子们本是代表未来的,可他们被训练成小野人,没有天真烂漫,他们崇拜党以及一切和党有关的事物,歌诵、旗帜、呼喊口号、崇拜“老大哥”——这一切对于他们,都是光荣。每一个灵魂都身处牢笼,无处可逃。人们要学会随时做出所需要的表情,做早操的时候要庄严而愉快,面对老大哥的画像要虔诚而热忱,平日里最好面无表情……在这样的一九八四年里,或许麻木和盲从才是幸福,它们让你变得麻木,将自己完全交付给“党”和“老大哥”。当然,你可以选择让灵魂在艰难中活着,在你周围的一切人都有如一泽深潭,没有交流的机会和信任存在的空间的生活里,如果你有足够的坚强和勇气来捍卫自我,捍卫思想的独立的话。然而主人公温斯顿却难以抑制自己对自由的渴望,对反抗的渴望。他甚至还希冀着一场爱情,尽管在这个社会上根本没有爱情可以生存下去的土壤。

    我们可以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看到这个病态社会的影子,德国的纳粹,在历史的照片中到处的宣传画、徽章以及人们几近整齐划一的思想。书中充满着令人感到无助绝望的味道,翻开的每一页里都散发出阴冷潮湿的空气、水泥和秋雾般的气息。乔治奥威尔并没有把一本反极权、反乌托邦的小说写得神秘虚幻,我在书中看到的点滴都觉得真实,尽管书中的情况和现实相差甚远。

    翻开书之前,我知道它不积极唯美甚至残酷的,但当我真正去品读它时才感觉到那不单单是惨淡的,压抑、恐惧、迷惑、慌乱......五味杂陈。最令人绝望的应是奥威尔把小说的空间放置在了未来,却没有在小说里放置希望和理想。主人公以失败而告终的结局,粉碎了读者心中残存的对黎明的期待。他在这个没有信任的世界里选择信任,注定了落入敌人的圈套。在监狱里,他的思想终于被各种酷刑彻底摧残,当行刑人的手枪抵住他的脑袋的时候,一切都结束了,灵魂已死,身躯活甚?

【值班编辑:张林华】
 


版权所有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中心
Copyright ©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zhxww1022@126.com    联系电话:0311—87655719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 邮编:05006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