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记者 赵东升)
提及20世纪的美国文坛,一定避不开杰罗姆·大卫·塞林格;而说起塞林格,也一定避不开他所著的传世经典——《麦田里的守望者》。
1919年1月1日,在和平降临之后的第一天,一对居住在纽约的犹太夫妇迎来了爱情的结晶——塞林格,他出生于一个犹太富商家庭。15岁时,少不经事的他被父亲送到宾夕法尼亚州的一所军事学校;1936年,塞林格从军事学校毕业后又被父亲送到波兰学做火腿。塞林格的文学天赋在这期间开始展现。
《麦田里的守望者》自出版以来带给彷徨的年轻人以心灵的慰藉。小说一问世,霍尔顿这个对虚伪的周围环境深恶痛绝的少年形象被万千读者推崇为迷人的新英雄。这本小说反映了二战后美国青少年矛盾混乱的人生观和道德观,代表了当时相当一部分人的思想和处境。主人公霍尔顿那种没有明确目的的反抗,是当时青年的典型病症。
《麦田里的守望者》领导了美国文学创作的新潮流,它使身处于五十年代的思想贫乏、感情冷淡的美国人为之倾倒,这个时期完全可以称为超于文学定义的“塞林格时代”。“我一直在脑子里想像很多小孩在麦田地什么的玩游戏。有几千个小孩,没别的—没别的大人,我是说,除我之外。我就站在这破悬崖边上,我要做的,就是抓住每一个跑向悬崖的孩子——我是说他们不看方向的话,我就得从哪出来把他们抓住。我就整天干这种事。我就当个麦田守望者得了吧。我知道这很疯,但这是唯一一件我想做的事了。我知道这很疯。”这大概是最能体现《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心的一段话了,塞林格化身为小说的主人公向社会表明自己想做一个守护者,想救救孩子,拯救思想混乱的人们的决心。
而我们每个人其实也是麦田里一个的守望者,工作虽然会枯燥,但我们首先只有把小事做好了,才能有能力做好更多的事情——虽然每个人的心中或许会有一种一剑寒九州的英雄主义情结,但是有时候空想却还不如像霍尔顿这样做一件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手捧《麦田里的守望者》,细细品味,沉浸其中,相信你一定能让自己那颗躁动已久的心灵平静,让自己在这浮躁的时代中沉静,做这个时代的“守护者”。
【值班编辑:张雅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