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那么一部纪录片,让你深深记得过--《乡村里的中国》还原值得深思的真实
时间:2016-10-25 16:21:05

(新闻中心记者 柴悦)

     有这么一部纪录片,真实得刻骨铭心。

    《乡村里的中国》最难得可贵的便是真实:真实的乡野面貌;真实的人性百态;真实的错综矛盾。这镜头里的农民与他们的生活,不是刻意脸谱化的村民嬉笑,也不是刻意符号化的乡村美景,没有摆拍,没有戏剧化,真实的能让身处另一个空间的你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宽容自私、脆弱遗憾,毫不掩饰。这部由焦波带队,平均年龄只有21岁的拍摄团队在山东淄博沂源县中庄镇杓峪村呆了一年多,记录下杓峪村的苦与乐,真与实,引发的却是深深的思考与内心的某点共鸣和震撼。

    杓峪村是山东淄博沂源县中庄镇的一个不贫不富的小村庄。当焦波接到拍摄这种类型的纪录片的任务时,他的第一反应便是拍摄地点的选择应该慎重,既不能碰触一些底线,拍得太灰暗;又要引起人们情感的波动。所以,杓峪村这个原本不为人所知的小村庄就被选中,成了《乡村里的中国》的主角。焦波觉得在这个不贫不富的小村庄里,村民的眼睛都很干净。长达一年的拍摄,使值得深思的真实在镜头里记录着,小乡野折射出大生活,还原着人性与矛盾。或许,乡村里的中国才是更加真实的中国,毕竟80%的人口都是属于 乡村的,即便他们现在走进了繁华都市,但那根骨早已深深留在故乡里。

    《乡村里的中国》无疑是有大意义的。也许你会因为它本身的拍摄环境的朴素落后以及纪录片主人公们的乡野气息而不想观看,但是扒开这一层肤浅的皮囊,你得到的却是值得深思的真实,你想了解的那种从来没人去寻找过的真实。你会发现:在这个普通的小村庄里,全村只有一个人天天看新闻联播,他叫杜深忠,爱书法笔墨,写得一手毛笔字,年轻的时候当过兵,还参加过鲁迅文学班,但是无奈如今的他只能怀着一腔虚渺的热血在家种支撑全家人生计的苹果树。这个村盛产苹果,但并不是每一家都如此被厚爱,杜深忠家就是不被厚爱的那个例外,每年他家的苹果都卖不了多少钱。他常说:“这个土地不养人,都说农民爱土地,我对土地一点感情也没有。”这句话又反映了多少现实的辛酸。即使家里条件已经很差,他还是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自己心中的那份跟农民身份不符的情怀。这样看来,他倒像是一个古时怀才不遇的潦倒诗人。他狠下心瞒着妻子买下一把六百多块钱的琵琶,只因他觉得琵琶那音能让他精神“吃饱喝足”。每当他又为自己的精神找“食粮”的时候,妻子的话就像一把一把的刀插进来。是啊,人还是要生存的啊,生存比生活更重要。在这家人面前,钱总是个问题,可是,杜深忠却倔强的要养饱自己的“精神”。他是这个村很独特的一个人,很值得了解,有些可笑,有些可悲,又有些可悲。

    《乡村里的中国》最真实的是人,最应该关注的也是人。杜滨才是全市唯一一个还没有毕业就拿到中级导游证的优秀的大学生,但优秀的他内心却有一道深深的伤疤,伤疤中隐藏着一个故事,故事里有离他远去,改嫁他人的妈妈;有患过精神病又沉默寡言但深深爱着他的爸爸;又他想说又难以言语的悲伤。也许你不会喜欢纪录片里真实的他,但他唱给父亲的歌一定会深深打动你。张自恩是这个村的书记,他个子不高,身材短小粗大,形象很典型,操着一口乡音化解着这个小村庄的矛盾。他这个书记工资不高,工作也是卖力不讨好。村里的一位叔伯因利益原因想把他整下来,要查他的帐,他急了,跟人家对着干,该骂骂,脾气大得很,等到过春节时他又跑去给这个曾经冤枉他的人送面送温暖。镜头里的张自恩绝对真实,喜怒哀乐,毫不掩饰。《乡村里的中国》,这部纪录片里有价值的东西很多很多,我提到的只是触动我的,你想得到的内心震撼也肯定都存在。

    你以为坐落在角落里的乡村是沉默的,是微小的,但它只需要一点就足够打动我们:它是最真实的。

【值班编辑:牛晓莉】


版权所有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中心
Copyright ©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zhxww1022@126.com    联系电话:0311—87655719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 邮编:05006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