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记者 施梦扬 赵东升)
德尔菲神庙被希腊人称为“地球的肚脐”,传说这个名称是宙斯从地球的两极放出两只雄鹰,待到雄鹰交汇时在其交汇处确定的。曾有无数善男信女来到德尔菲神庙“朝圣”,聆听神的代言人传递神灵的手谕,同时也来此表达他们的愿望,祈求他们的幸福,憧憬他们的梦想成真。传世的德尔斐神谕大约有600条,每一条在当时都是都被视为神明的声音,由千万人民所信奉。
在千百年的漫漫时光之中,德尔菲毫无疑问是古希腊最为神秘,最为引人注目的地方,它为后人留下了无数宝贵的遗产,其中最为珍贵的大概是由传说中“七贤”雕刻于阿波罗神庙墙壁上的γνωθι σεαυτ?ν,μηδεν αγαν(认识你自己,凡事勿过度)。
“认识你自己”也作为苏格拉底哲学思想中最为核心的观点。生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对于同时代以神灵为主题的哲学传统提出了质疑,质疑的结果便是“认识你自己”,就如同那个著名的故事一样:
有一群寻找快乐的年轻人问苏格拉底快乐在何处寻得,苏格拉底让他们建造一支小舟,年轻人和苏格拉底同心协力造起独木舟。他们先锯倒了一颗大树,把树刨成了两半,挖空了树心,很快就造成了一艘小舟。
独木舟造好了,苏格拉底邀请年轻人到船上,一起荡着双桨,一起唱着歌。这时,苏格拉底问到“找到快乐了吗?”青年们回答,“我们觉得现在非常快乐”……
就是这样,青年人在体力劳动中认识到了自己,苏格拉底也在教育青年的过程中认识到了自己。
同时“认识你自己”这一哲学命题在近现代社会也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就大学生而言,如何在这个高度工业化、信息化的社会中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发展自己,不盲目跟随大众潮流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比如现如今的大学就业问题:中国每年得毕业800万大学生,让每个毕业生都有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是不可能的。如何解决?只有每个大学生先都理性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从实际出发,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成就自己。
再说说“凡事勿过度”,其含义是不偏不倚、坚持原则。这一箴言在时间与内涵上与孔子提出的“过犹不及”有着极大的巧合,可见古代各个文明之间的发展历程有惊人的相似性。相信古希腊与中国的先哲们都曾面对着或许相似的社会问题,绞尽脑汁、竭尽全力地想出了这条箴言。
面对荒淫无度的统治者,哲学家说“凡事勿过度”;面对自己民族的野蛮的一面,哲学家说“凡事勿过度”;面对思想未开化的人民,哲学家说“凡事勿过度”……“凡事勿过度”在历史长河中有着巨大的作用,它警醒人们居安思危,提醒人们过犹不及。而对于现代社会,“凡事勿过度”也是为人做事的一条重要原则。比如对于我们大学生,一方面是紧张的学习任务,另一方面又是丰富多彩的社交生活,一不注意就可能偏向其中一个极端,如何合理的平衡两者?答案是“凡事勿过度”,既对待任何事情都得坚持一个“度”,把自己的思想、行为限制在这个“度”之中,才能高效地利用时间,使自己更为迅速地发现。
“认识你自己,凡事勿过度”从思想和行为两个角度为世人提供了为人做事的方法、原则,不仅是在当时,更是在现在提醒着人们,尤其对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成型的关键时期的大学生而言,得仔细、认真地思考、体悟。只有这样,我们大学生才能更加自信地面对大学生活。
【值班编辑:宋利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