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记者 李春艳 杨华)
张希颖,河北经贸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授,1995至今工作于河北经贸大学;2007-2008年在加德满都大学管理学院工作,2011和2012年随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赴赞比亚,埃塞俄比亚,尼泊尔和孟加拉国进行三巡。张老师是河北省首个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出口行销学》的负责人,也是学校十大教学标兵之一,学校第二届博深杰出教师奖获得者,多次荣获优秀教师称号及教学优秀奖。怀着崇敬的心情,记者采访了张希颖老师。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本届博深杰出教师奖评选条件中有一条规定:教师教学必须要有符合时代特点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做出重要贡献。当谈到张老师在教学工作中长期坚持的教学理念时,她说:“作为学校首批从事双语教学的老师,用英语讲授专业课,最初学生会存在一些语言问题,心理也会有一定压力,这势必会影响学习效果,这时候教师的作用就非常重要,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能够享受上课的过程,为他们营造幸福的课堂”。这么多年来最令张老师骄傲的是她的学生,她说:“教师的荣耀源自学生”,每每谈到自己的学生,她总是充满了自豪。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只有让学生们都参与进来,教学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在学生管理问题上,张老师也特别注重教学方法,倡导因材施教,对于不同基础、不同特点的学生,采取不一样的教学方法,根据他们的需要精心计课程内容,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先要有一片海
对于一些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张老师认为,作为高等教育中的基础教育,本科教学中应因课程性质和特点选择教学方法,不能一味满堂灌。教师对课堂的设计非常重要,课堂是教师的舞台,只有用心的教师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中。“一名优秀的教师,要善于将前沿的科研成果带到课堂上去,将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这就要求老师不断学习,若想给学生一滴水,不能仅仅有一条河,而是要有一片海。勤奋的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她说。
年轻的心让你充满活力
张老师爱好广泛,运动、唱歌和读书都是她的爱好。一个人的年龄并不重要,只要保持年轻的心态,就可以跟学生减少隔阂。不管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事,张老师都不会将负面情绪带到课堂上,她总是想着要把积极的正能量传递给同学们。她积极乐观的心态深深地打动了同学们,对同学们日后的学习生活都很有帮助。
最后,我们就大学生盲目考证的现象与张老师进行了探讨,其原因在于大学生的目标不明确,专业的归属感不强。“大学生们要爱自己的选择,学好专业知识,同时学校也需要加强职业规划引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她说。
【责任编辑:王婷婷】

张老师正在接受记者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