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2日下午,法学院在会议室举办以“法官的解释——世界观抑或方法论”为主题的学术沙龙活动。本次学术沙龙主讲人为武建敏教授,学术沙龙小组成员法学院副院长王利军教授及老师、法学院30余名研究生参加。本次活动还特邀科研处副处长王青原、《河北法学》主编冯兆蕙教授、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国际法商系主任王胜国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武占江、石家庄市裕华区法院卢拥军庭长、谷景生律师进行点评。
武建敏教授以世界观的视角从三个方面对法官的解释活动进行阐释,认为法理学应在实践论的世界观指导下进行一种转变,打造有用的法理学,转向对实践的思考。王胜国教授强调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强调了人的作用;张振国教授认为制度建设过程中应想到道德人的立场;王青原副处长认为法官解释的世界观应该是一种融合的世界观,是司法意志在具体案件中的运用;丁渠副教授针对社会中存在的道德信仰的缺失问题,重申道德在法治建设中的作用;刘静仑副教授认为单纯号召制度的建设而不顾理论的根基难以实现真正的法治;冯兆蕙教授认为在制度建设的过程中,我国走向法治社会的决定因素应该是法官的建设;武占江教授强调在规则的范围内,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卢拥军法官结合自己的判案经历强调判决不能只注重结果,推理、论证过程是一种技术的东西,它需要去求真、去求证;谷景生律师更强调对教育的加强,对道德的呼吁。最后同学们也积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本次活动不仅使同学们对于法官的解释及我国的法治建设有了一个全新的思考角度,并且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对法律学习的热情。(撰稿:法学院 陈雅娴 摄影:吴文艺)
【责任编辑:王婷婷】

学术沙龙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