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一线】勤恳耕耘 朴实育人——走进数统学院王玲书老师的课堂
时间:2013-05-23 09:43:48
(新闻中心:刘贤雅 程国玉)

    走进王玲书老师课堂的时候是下午,她即将给大二的同学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王老师的言谈中,无不透露出一种严谨与睿智,让笔者深深的折服。下面笔者带领大家去感受用数据创造成功的课堂特色。

没有技巧就是最大的技巧

    作为理科的老师,王老师认为教学的方式无非就是对各种题型的分析。理科是数据性的东西,内容受到限制。如果必须说有什么方式的话,那就是将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把每道题一步步的分解开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

    尽管话语朴素,但她的课堂并不是纯理论的空洞与无趣,相反,笔者感觉到了活力。她会谈及生活中的小趣事,会让大家憧憬数学的未来,会让你深感这节课对于生活、对于社会都是不可或缺的。她整洁有序的板书带领着同学们循序渐进,将每一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实在化。她懂得适时地调动学生,她更加清楚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她知晓如何搞活课堂氛围,她更倾心于将毕生所学教给她的学生;她会时刻提醒同学们数学的学习过程没有捷径可走,要举一反三,用心用脑去分析和解答,她更加关切地在讲课时强调,要学会运用数学这个学科的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才是学习数学的初衷。

清晰而又有序的思路是关键

    “数学是严谨的东西,马虎不得,对于一个数学老师来说,最重要的是随时保持思路清晰。”

    数学就是量化的程序性的课题,如果老师没有一个明晰的思路,那学生就必然无法掌握理科的思维方式。王老师带着充分的自信和热情去书写板书,每一道题目都按部就班,逐个化解陷阱与挑战。看着同学们的眉头由紧皱到舒展,笔者更加感悟到了文理教学方式的差异。一位学生告诉我们:“数学对逻辑性的要求是很高的,王老师不仅用清晰的思路引领我们,更加强调我们要独立思考。”

学生是课堂中的重要因素

    “学生积极了,老师才有讲下去的动力。如果你作为一个老师,说了半天都没有人理你,那这节课肯定没有办法再继续了。”

    王老师认为学生对老师讲课的回应以及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老师的讲课情绪。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上的互动很重要,尤其是在相对比较单调的数学课上,这就是降低课程枯燥性和提高讲课效率的重要因素。在提到她的学生时,她开心地说:“我的学生对我很好,上课的人总是很多,而且也很积极地听课,是他们感染了我,所以我讲起课来就比较轻松愉快。”笔者认为,只有学生在心底里接受了老师以及她的讲课方式,才能建立起这样一种良好的互动机制并保持课堂的活跃氛围。

    在谈到她的科研立项时,王老师表示,这是个人的研究而且是纯粹学术性的东西,没有必要多谈。“不过,”她说,“我每年都要带学生去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这是切实关系到学生的问题,今年也快要开始选人了,我希望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进来。”

    这就是王玲书老师,一位谦虚而又朴素的教师。当笔者要求为她拍照时,她很腼腆地拒绝了,“我不喜欢拍照,如果有同学感兴趣,欢迎来听课。”


版权所有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中心
Copyright ©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zhxww1022@126.com    联系电话:0311—87655719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 邮编:05006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