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记者 余若瑶 李群)
谈及民法,孟德斯鸠曾这样说道,“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个人就是整个国家。”从中不难看出,孟德斯鸠对调节个人社会关系的民法赋予了民主、公平公正身份的多层象征含义。民法学的内容取决于民法的内容,它是法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民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和基本原则,以及民事主体、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等重要民法制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对于法学理论、知识结构如此纷繁复杂的民法学,老师在课程上的讲解会有哪些侧重呢?怀着对法学好奇以及“崇拜”的心情,笔者走进了法学院任老师的法律讲堂。
为人师表 心思细腻
周五下午第6、7节课,笔者走进a教408任老师民法学的课堂。一件格子衬衫,外加一条西装裤,搭配一副眼镜,颇具有专家学者风范。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谈及的老师——任成印老师。上课铃一响,笔者便注意到了任老师的一个小细节,戴上了他的专用设备——扩音器,简简单单的一个小细节,便可以看出任老师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通过扩音器来增加音量响度,让学生听得更加认真,更加清楚,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

任老师课堂现场
援引案例 活跃课堂
令人昏沉的下午,本使大部分人都充满倦意。然而,任老师的课堂却截然相反。百闻不如一见,其课堂氛围积极活跃,同学们踊跃发言,积极配合老师,在老师切换课件内容或在板书上进行案例讲解分析时,整个教室呈现的是一幅“零低头率”的画面。
在谈及民事政策和民事习惯时,任老师通过引用为人们众所孰知的“走婚”习俗,将其趣味化、生动化,以此吸引学生,提高课堂效率。他指出,民事政策在法律没有规定的情况下,可以适用国家政策。且在援用习惯处理民事纠纷时,他对一些注意事项进行了说明,一是法律没有规定;二是习惯确实存在并得到普遍遵守;三是不能和民法基本原则相违背。他强调民事习惯、在农村地区、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实际上在影响着法律适用活动。通过引用唐山煤矿的案例,任老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引得大家哄堂大笑。关于案例中大家对其“专家”的称号,任老师用“所谓”一词,可见他还是一个谦虚之人。
层次分明 有的放矢
任成印老师的课堂虽内容量大,却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在讲解民法与相关法律部门的关系时,他将其分为民法与民事诉讼法以及民法与商法的关系。对于民法的基本原则,任老师主要就其概念和功能进行了介绍。他采取抽丝剥茧的方式,重点对市民社会、商品经济、法律解释和漏洞填补进行了解释。
他强调,法律解释是对法律进行解释说明,使抽象的法律条文具体化,使其更加通俗易懂。而漏洞填补,则是查完法律规定,找不到相关依据,法官用习俗、理论、政策等填补法律漏洞。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任老师的课堂从不是“一言堂”,他喜欢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发散思维、启发思考。在讲到民法基本原则——平等原则时,他提出了人格和身份两个词语,由此而引出一个关于人格与身份不平等问题的举例。他通过将自己与学生分别赋予处长、科员等现实社会中的职务来解释说明,提高学生的参与、带入感,从而启发学生们联想到了奴隶社会这一实例。在讲公平原则时,任老师通过力荐一本洋洋洒洒多达40万字名为《正义论》的书籍,来阐释公平的复杂性。并且他希望同学们课下阅读,以加深对公平的真正理解。课后,同学们络绎不绝地向任老师请教疑难之处或沟通交流想法,任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对学生提出的想法鼓励赞许并启发其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在师生的交流沟通中不知不觉下一节课铃悠然响起。
应笔者采访要求,拥有25年教龄的任老师对学生提出了自己的期许,他希望自己的学生将来在工作中能够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真正成材。在此,笔者也希望任老师能够桃李满天下。
据了解,任成印教授系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现任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民商法教研室主任,担任民法学硕士生导师,主讲民法、民法方法论等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兼任河北省法学会民商法研究会理事,河北省经济法研究会理事,河北省知识产权研究会理事等职。主要研究领域:民法方法论,民法基础理论。著有《民法方法论》等著作5部;在《河北法学》、《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曾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获河北省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等省部级奖励3项。
【值班编辑:席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