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郭佳琪,肖佳宜)
当前我国经济势态稳中向好,创新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明显,市场信心较强。在如此经济势潮下对于营销人才的需求也必不可少。为了一探对于营销人才的培养,感受营销学的魅力,我们来到了桑银峰老师的战略品牌管理课堂。
桑银峰老师,管理学教授,主讲市场营销学。获得河北经贸大学两届“十大教学标兵”,“第三届校长特别奖”获得者,担任多个企业、机构专家顾问。
生动课堂,畅所欲言
管理营销学类的学生,要具备较强的表达和人际沟通能力及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要具有清晰的思路。这就要受到营销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桑老师的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这些基本能力得到了很好的训练。课堂上采用小组演讲的形式。各小组内部要分工明确,采用PPT的形式向同学演讲展示。同学们根据现有产业品牌,结合实际产品分析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方法。其他同学会有向展示的同学提问或者就不赞同的观点方法反驳,课堂上同学们各抒己见。在每一组发言完后,老师会给予指导意见,与此同时会有同学给打分评价。课堂上氛围活跃轻松,桑老师将这种互动当做是和学生相互反馈的一种手段,增强学生的参与感。课间休息时,更有同学上前请教老师问题,师生二人相讨甚欢。
收获方法,指导实践
学好这门课程,方法的运用尤为重要。在把握知识前首先要把握好方法,因为方法是获取知识的一个有效途径。在谈到对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建议时,桑老师认为就这门课程本身,应该注重在给大家知识前更强调于方法的介绍,而且是把方法的介绍放在训练中。桑老师说到:“他会在正式开讲前的绪论中将内容方法分享给同学们,在接下来的授课中,根据具体的内容详细的分析知识点,就一些知识点或决策点上会用到什么方法,怎么用讲给同学们,这样更好让同学们理解记忆。”
在学习中,对于理论和实践的处理,桑老师指出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都很重要,二者并不矛盾。他从管理学讲解了他对于二者的认识,认为现在书本中的知识实践上是对过去成功经验的总结。先学习好知识理论会少走一些弯路,相当于站在巨人、前辈的肩膀上再去探索实践。在继承先人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在效率上就会更高一些,效果更好一些。所以桑老师他建议学生,从时间分布上讲,在大学的前三年不应该去做一些所谓的“实践”,因为此时学生还没有太多的专业知识,能力具备尚不成熟,理论尚有缺陷,实习单位不会提供好的岗位,这样就会把时间浪费,“实践”价值并不大。
求真务实,创新发展
教学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对于同学提出来的规模经济不适用于知识经济,数字经济的问题,以及对于课程的直接否定,桑老师以自己教学中印象深刻的事情讲了出来,并谈及他的感受和看法。他讲到,“在一次授课中,有个学生站起来否定了这门课程,认为现在是互联网时代,知识经济,而在知识体系中老师讲得更多的是规模经济的东西,是落后的没有必要学习了。”对于这一否定,桑老师说,一方面他看到了学生的思考增加,很欣慰;另一方面他也意识到了老师要对前沿和知识的把握。对于互联网数字经济和营销中讲的规模经济的处理,老师应该做得是告诉学生什么情况下适合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定制营销,什么情况下适合做以目标市场为基础的目标市场营销,因为两者的运用都是要有它所存在的前提条件。将这些问题解决了,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
泰戈尔说过,“学习必须与实干相结合。”桑老师谈及对学生的期望,他希望学生求真务实,在学习过程中要学真东西,学到真才实干,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去做探索,不要在知识的表层和所谓“经验”的表层去认识现实当中的问题。
面对侃侃而谈的老师,笔者之感学无止境,知识使人充实。希望所有老师春晖遍四方!
【值班编辑:刘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