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传播学院开展系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时间:2023-07-16 15:47:10

6月28日-7月12日,文化与传播学院师生围绕文化寻根、直播助农、方言调查以及普通话推广等主题,分别组队前往保定曲阳县,邢台广宗县、内丘县和张家口等地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寻文化根脉,固精神之源


为保护文化遗产,积极响应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号召,6月28日,文化与传播学院师生“文化寻根”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走进保定市曲阳县,领略千年古城的文化底蕴和历史风貌,传承优秀历史文化,赓续千年文脉。


立足于曲阳文化,本次暑期社会实践围绕定瓷和石雕两大传统技艺,致力于发掘河北省文化旅游资源,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通过深入研究曲阳的乡土文脉,激活乡村文化的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赋能。


此次暑期调研以文化寻根为主题,分别前往陈文增定瓷艺术馆、曲阳陈氏定瓷业有限公司、曲阳定瓷职业培训学校非遗研究学体验基地、涧磁村定窑遗址、曲阳县国际雕塑交易会展中心、曲阳宏州雕塑园林有限公司、河北甄彦苍园林古建雕刻艺术有限公司、曲阳北岳庙进行调研。同时采访陈文增定瓷艺术馆馆长杨丽静、河北省石雕协会会长甄丛达、曲阳宏州雕塑园林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红立。


通过近距离观察定瓷、石雕制作过程,本次暑期社会实践完成了资料收集、文物考察和拍摄、采访工作。文化与传播学院院长景义新评价:“其通过深挖非遗价值,将有效实现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小分队成员赵俊在日记中写到:本次活动提供了触摸文化根脉的平台,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机推动力。此次活动不仅探寻了曲阳的历史文化,寻求曲阳文化根脉,更在传承与创新中树立文化自信,在大学生领略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让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推动更多青年自觉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水”与文化力量。


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抵达第一站陈文增定瓷艺术馆


拍摄雕刻匠人制作石雕


大学生直播助农,赋予乡村振兴“新力量”



7月5日,文化与传播学院师生与河北学以致用教育科技中心指导教师共同组成的“直播团队下乡,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邢台市广宗县进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推广广宗县地方特色产品,开展助农直播助力乡村振兴。


助农直播作为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创新举措和有力途径。此次“直播团队下乡,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是我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锻炼和提升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推动了教学理论向实践的高质量转变。


河北经贸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直播下乡团队全体成员在广宗县孵化园合影留念

裴含蕾、芦香宁、王惠东、冯靖云、袁墨馨、李沅佳、郝新宇、杨澜、李雨婷


7月5日下午,直播下乡实践团队一同前往广宗县创业孵化园。教师指导团队、十步芳草新媒体菁英班学生、广宗县委书记李行军等领导班子以及各乡镇创业直播人员代表进行了座谈。


广宗县县政府副县长栾高峰主持此次培训指导座谈会,广宗县县委副书记王力致辞


新媒体菁英班是由文化与传播学院、河北十步芳草传媒科技有限公司(大学生创业公司)与河北学以致用教育科技中心共同创办而成,以对学生进行直播培训,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主要宗旨。座谈会上,双方以新媒体直播带动乡村振兴为切入点,围绕制度建设、品牌传播困境、政策解读、媒体定位等方面深度开展交流与协作。文化与传播学院教授王惠东、河北学以致用教育科技中心指导教师王霖杉、王海军、芦香宁对各乡镇创业人员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与交流。广宗县一直致力于鼓励农户创业直播,以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此次座谈加深了实践团队对于广宗县地方特色产品与创业直播情况的了解,为后续助农直播相关安排提供了依据。


河北经贸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王惠栋教授在现场上进行了《内循环下品牌传播与渠道选择困境探究》演讲


直播团队进行直播彩排


7月6日,直播团队共进行了三场农产品直播。通过此次直播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直播团队成员郝欣宇同学认为,依据地方特色产品开展直播不仅可以为农民增收,也可以推动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此次实践活动的意义重大,可以有效加强学校、学生与企业三方之间的粘性。


直播团队现场直播状况图


实践团队此行还参观了广宗县图书馆,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中了解到广宗县图书馆的文化底蕴,极大地推动了学生阅读教育。


直播团队、广宗县委书记李行军及领导班子一同参观广宗县图书馆


此次实践直播的主要内容为广宗县特色农产品直播。在实践过程中,直播团队成员们不断创新新的形式与内容,学会了抓住用户痛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力求助力直播可持续发展,推动县域经济。此次直播下乡活动对促进直播新媒体相关内容纳入大学生课程体系,落实培养新型直播管理型人才、加强乡镇校企合作、推动河北人才建设等方面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张家口长城文化及方言调查


6月30日至7月6日,文化与传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系师生一行9人赴张家口市、张北县,就长城文化和张北方言进行为期一周的考察交流活动。


师生先后到大境门、张库大道、堡子里、元中都博物馆、野狐岭长城遗址、鸡冠岭烽火台,考察长城沿线的军事文化和商业文化。张家口历史上是著名的军事要地和商埠,长城分布范围广泛,时间跨度大,建筑方式多种多样,有“长城博物馆”之称;明朝中后期开始,随着外交局面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成为边贸都市。同学们前期搜集整理了大量资料,实地考察过程中备感震憾和鼓舞,深刻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纷纷表示要传承长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要为长城保护和文化传播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张北县,师生一行还与胡明先生等长城文化资深专家和方言专家座谈,就张北的历史、方言、长城分布及构造、移民等问题进行了交流,也探讨了长城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中的具体问题。同学们认识到,长城文化是古老、厚重、严肃的,传播和传承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敬畏的心态,并对胡明先生提出的“长城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更是和平的纽带”的观点有了深刻理解。


在张北县油篓沟乡喜顺沟村、万人社区义合美新城,同学们进行了方言调查。除专业方面的收获,大家通过方言中体现的张北民俗,对该地区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交融的特征有了更深的理解。


81234

师生与专家座谈


师生在张北县油篓沟乡喜顺沟村调查方言


师生在张北县鸡冠山烽火台考察


师生到义合美新城社区调查方言


推普助力乡村振兴


7月3日至7月12日,文化与传播学院“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小分队赴邢台市内丘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通过调研深入了解内丘推普实情。


此次暑期调研以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分别前往邢台市乡村振兴局、内丘县教育局、内丘二中、内丘县精英幼儿园、北程村、神头村、邢窑遗址博物馆、中国邢窑博物馆、扁鹊庙进行调研。同时对内丘县一幼副园长白永丽、二幼副园长雷蕾、实验小学副校长智淑霞、新西关小学副校长陈贵刚、神头村副书记郭香林等人进行了采访。


座谈现场


座谈现场


实地访谈调研


实地访谈调研


实践小队通过与相关部门开展座谈会,深入自然村进行实地访谈调研,与中小学、幼儿园围绕数字赋能经典阅读等方面进行经验交流,参观考察内丘“邢窑”“扁鹊”两大文化景观助力当地乡村旅游,深入了解农村重点人群国家通用语言使用状况、学习状况和学习需求,为进一步开展普通话能力提升专项培训,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依据。


本次实践活动通过深入乡村、深入基层,队员们认识到推普工作在农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发展、人才开发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乡村地区作为推普的重点地区,要不断提高乡村普通话普及率和普及质量,整体提高民众语言能力与文化素质,以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在这项工作中,高校大有可为。“一字一句普通话,一笔一划方块字,千言万语绘中华。”此次实践活动引导同学们将专业所学与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群众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推动乡村振兴的工作。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参与推普活动,用实践获取真知,通过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我们期待通过持续努力,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发展和繁荣。


小分队合影


一系列主题活动是文化与传播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第二课堂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供稿:文化与传播学院)


【责任编辑:张惠瑀】


版权所有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中心
Copyright ©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zhxww1022@126.com    联系电话:0311—87655719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 邮编:05006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