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民的事儿当成自己的事儿----访石家庄广播电视台外联部制作人刘英志
时间:2017-01-12 13:28:04

(新闻中心讯记者 李晓玉 王新彤)

记者按:他从业11年,做过记者当过编辑,也主持过节目,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20多项;他帮农民工讨薪,为被抱养女孩上户口,监督不规范的限速标志促进整改,连续4年关注轮椅女诗人并帮其圆梦大学;他工作在石家庄台,每年在中央台发稿百余篇,河北台发稿数百篇……他的名字叫刘英志,于2005年从河北经贸大学毕业,一直扎根石家庄广电至今,现任石家庄广播电视台外联部制作人。他热爱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不断创新新闻编采实践,一直笑对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战。

    新闻记者被称为是“无冕之王”,他们从事的不仅是一份工作,更多的是肩负对社会的一份责任。记得一位老师说:“记者是什么?记者就是‘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在去往采访地的路上,笔者一行人的心随着公交车晃呀晃,一分激动,半分忐忑,在看到学长的那一刻终于沉静下来。一身休闲装,没有任何的装饰,微微地笑着,亲和而又自信。



刘英志采访视频

追逐梦想,从经贸起航

   
    每一份梦想必有其源头。据学长介绍,他出生于邢台市威县的农民家庭,当时家里与外界连接、获得信息最重要的渠道就是一个戏匣子(收音机)。也正是因为那个陈旧的戏匣子,他从小喜欢上了广播并立志成为一名广播人。经过十年苦读,他顺利考入河北经贸大学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圆了儿时的梦想。
    进入到大学这片更广阔的天地,刘英志像刚冒尖的幼苗,在这片沃土扎根,疯狂地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出于对新闻工作的兴趣,他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为日后实习、工作奠定了基础。凭着在中学打下的坚实的语言功底,他厚积薄发,担任了杂志《校园》的编辑,并积极向校报投稿,不断发表优秀稿件。

    提及校园生活,学长感慨道:“当时最爱的,现在最难忘的回避不了小吃,最爱的是学校小店里的烧饼、正门口的砂锅和西门口的安徽料理(板面)。每逢假期和三五好友一起出去聚餐,是至今都难忘的日子。”谈到收获,他说最大的收获是专业知识的积累,社会经验的习得,传播学中的传播规律,新闻学中的写作技巧,播音学中的规范要领,选修课中的文明礼仪……现在想来,都指导了自己的工作生活。还记得,当时学校还经常举办讲座,其中令学长很难忘的是央视主持人撒贝宁、人教版新闻学主编老师的讲座,“他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提高,让我们对自己的专业也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当提及最遗憾的事,学长表示希望学校的播音课开的时间长一点,感觉自己没有学透。

    或许只有当人处于某种特定环境下才会感觉到集体的力量,“非典时期的经贸大学里,大家都被封闭在学校里,在那段时期里,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大家相互勉励,齐心协力共同度过了难关。”学长感慨道。

    大四那年,一直在寻找实习机会的学长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石家庄广播电视台实习,在实习期间,他任劳任怨,按学长的话说,“主动干那些别人不愿意干的事”。就这样,才上大四,他就积累了许多毕业生都没有的工作经验,在对新闻工作有了更多的了解的同时,丰富了社会阅历,对之后的做人处事也大有裨益。凭借优异的成绩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毕业后,刘英志学长也如愿以偿留在了石家庄台,继续在他热爱的天地里尽情施展着才华。

既然做之,则要优之

    谈到工作以来获得的荣誉,学长自豪又略带羞涩地说,“我可是个得奖大户”。学长作为主创人员采写的新闻荣获20多个奖项,其中河北新闻奖一等奖7项,河北新闻奖二、三等奖若干,中广协新闻创优奖3项。参与创作的《难忘中国之声》栏目荣获2012年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创新栏目一等奖……面对这么多令人眼花缭乱的大奖,笔者不禁啧啧称叹。

    从2012年起,刘英志学长开始负责石家庄台广播对上报道,围绕石家庄市中心工作、重点工作策划选题,带队采制了一批反映全市中心工作和正能量的报道。2012年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中国之声从8月起推出系列报道《今天风景独好》,以基层百姓的声音和故事为报道主体,把“科学发展”的宏观命题具象到现实生活中来。刘英志带领团队,采制播放了警务站、保障房、干部下基层、国医堂等反映石家庄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成就报道6篇,占中央台播出总量的1/10左右,在全国城市台排名第一。2013年,他带领两名记者利用一天时间采访完成了一小时的特别节目《乡土乡情——晋州鸭梨》,播出效果良好。“这得益于前期的沟通到位准备充分。”他说,这也创造了最高的采访效率;2014年以来,根据中央台播出主题类报道日益减少的实际,他从全市重大决策部署、重大事件和凡人善举中,梳理寻找新闻点,推出了《节后上班第一天 石家庄改善“两个环境”向污染宣战》、《石家庄免费安葬百名抗战老兵遗骨》、《石家庄市民与供热主管部门面对面说环保话价格》、《石家庄:全城总动员 9小时寻回失踪女童》等。根据中央台强化话题和调查类新闻的实际,他善于思考不回避,尽最大努力反映石家庄的正面声音,统筹全国新闻资源素材、配音合成制作了《京津冀之间长途漫游费被低调取消,三地运营商步伐不一》等报道,社会反响良好。

    当我们问及要如何才能做好对中央的报道时,学长说:“做好对中央台报道,首先要第一时间掌握中央精神,及时获悉中央台策划,还要全面了解市情,更要把三者有效结合,让天线和地线衔接出火花。”他又继续解释说,“对上报道的主要职责是为城市影响力而努力,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接通天线和地线,在权威媒体宣传石家庄。”我想或许学长没有说出口的是“让石家庄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更加美丽”,我们不禁猜测或许这也是每一个‘庄里人’的愿望!

与受众交友,为群众利益鼓与呼

    央视著名记者、主持人敬一丹曾说:“每个人都有发声的权利,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发声的机会。媒体人做得最有价值的事儿,就是放大弱者的声音。一个社会能够听到不同的声音,才是健康的社会生态。”

    从2004年进台实习至今,刘英志学长坚持为百姓利益鼓与呼,为鹿泉被抱养的小女孩上了户口,帮农民工讨要工资近2万元,为邯郸贫困家庭三胞胎筹得三年的奶粉,联合省会媒体为邢台的贫困脑炎患儿筹得三万多元,协助市民兑现尘封20年的老存折,监督藁城公路限速过低促进了全市限速装置的整改,报道省会家政业无序发展并受到主要市领导的关注……他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恪守职业道德,坚持做有温度有生命力的新闻!

    刘英志学长一直坚持“走转改”作风,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他主动采访报道了晋州市农家残疾女诗人刘厦姐妹自强不息的故事,促成了她们出版诗集、考取心理咨询师等多个心愿的完成。自2012年起,刘英志坚持每年至少一次采访看望她们,在经济上给以资助,在精神上予以鼓励,不断为她们的梦想鼓与呼,在中央省市广播媒体发稿十几篇(中央台3篇)。

    据刘英志学长介绍,在2015年初,瘫痪30多年的刘厦姐妹说,她们还有一个上大学的心愿,联系多家高校无法实现。学长便积极联系学校,落实食宿和志愿服务,迅速策划新闻报道和特别节目。可喜的是节目一经推出就引起了省会各界的积极响应,然而她们一年3万元的食宿费成为拦住俩人的最后一道门槛。学长就在自己的罗辑思维石家庄微信群拍卖了刘厦的10本签名诗集筹得1万多元,通过朋友认购诗集筹得5000多元,组织大型线下慈善晚宴筹得1万多元……举办这些活动,他动员了多方社会资源,并没有花单位的一分钱。学长说,“这件事情与本职的对上报道无关,只是想做一些就觉得该做的事”。为了不耽误工作,他利用业余时间与新闻频率同仁齐心协力连续奋战,最重从特别节目,到线下活动,志愿帮扶都安全有序、圆满成功。当年底,刘厦的母亲成功当选感动省城十大人物。在2016年母亲节,刘厦母女的事迹在央视《朝闻天下》播出4分钟的专题片《王兰桥:我就是女儿们的手和脚》。

    刘英志学长还在我校校友创办的微信订阅号“同窗在线”担任编辑工作,感恩母校传递正能量。11年过去了,他仍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关注着经贸,为经贸的壮大繁荣而喝彩。

    不知不觉采访便到了尾声,学长看着我们语重心长地说:“人生路漫漫,我们能做的就是‘活在当下’,努力提高效率,去做更多的有意义的事儿。”提到最崇拜的人,学长毫不犹豫地说是康辉,敬佩他脚踏实地的做事风格,认真对待新闻的态度。学长也正如康辉,坚定信念,在新闻事业上一路前行。

   “扪心自问,我距离一个优秀的党员、记者还有很大差距,但是在逐梦的路上,我不忘初心,把人民的事儿当成自己的事儿,也在努力地做一个合格的儿子、丈夫、父亲,做一个有良知有担当的公民。”

寄语母校与学弟学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祝福母校再续辉煌,广大学生学业有成!

【值班编辑:朱宇童】


版权所有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中心
Copyright ©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zhxww1022@126.com    联系电话:0311—87655719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 邮编:05006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