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记者 闵阁 梁增凯)
编者按:王保中,河北邢台人,工经系92级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现任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社会工作部部长。
上周日,当记者到达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时候,天就已经变得阴沉了,偶尔掉几滴雨珠,“崇德精术,博医济世”八个大字赫然刻在石碑后面。医大一院里面安静得很,植物整齐茂密,看上去很舒服。
王保中的社会工作部办公室,在一栋公寓楼的一层,墙面爬满了藤蔓,隐隐的开出花来,清幽得很。办公室不大,一个书柜、一张办公桌、一条沙发、一张小床有序地放满了办公室有限的空间。记者注意到墙上挂着一幅书法作品,还有一幅国画,书柜里整齐地排列着各种图书,除与医院有关的管理和文化书籍外,最醒目的是《史记》、《毛泽东传》和一本《河北经贸大学校友名册》。
寒暄过后,记者问王保中,是不是喜欢书画作品,王保中作了肯定的回答,京剧和足球也是他的爱好。他强调,到现在,他还是最喜欢写文章,写作一直是他学习和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王保中谈话温文尔雅,满襟的文人气,既像一位和蔼的老师,又像一位可亲的长辈。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王保中,看看这位毕业二十余载的杰出校友,如何从用年华书写自己的故事。
王保中近照
初识经贸,那是关于家一样的回忆
1992年秋天,王保中迈入经贸,那时还没有河北经贸这样称呼,作为较早的几届学长之一,每每回忆起在校时光,他总是尤为骄傲与自豪。
在白衣胜雪的岁月里,王保中提到最多的就是文章创作。王保中热爱读书,并进行一些初步的文学创作。在经贸读书的这段期间,他白天全神贯注学习各门功课,晚上就把全部的时间用来读书和写作。学校广播站念得最多的就是王保中的稿子,王保中回忆起这些的时候,语气微微变得兴奋,在那美好的大学时光里,总有一些值得骄傲或者回忆的事情,让你每次想到,就会不禁的嘴角上扬。
由于学习刻苦认真、热爱文学、乐于思考,王保中在大学时代就已崭露头角。不仅各门功课成绩优秀,而且《河北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报刊都刊登了他的文章,在一般只有教授才能发表文章的《经济与管理》杂志上,他已刊登过两篇学术文章;除了当时刚刚成立的校广播台经常采用他投的稿子。他感觉自己外语底子不好,就和几个同学一起创办了学校的第一届英语角。虽然他的大学时光只有两年,但他用努力来充实着自己,这是他的人生积淀中坚实的一步。
人生第一道曙光
大学时光,稍纵即逝,转眼到了毕业的时刻。1994年,王保中被推荐到了拥有万名职工的国有大型企业邢台冶金轧辊集团参加应聘。凭借在学校期间发表的大大小小的文章,王保中受到了赏识,在面试的最后一个环节,领导总觉得面前这个青涩的大学生与他文笔功底深厚的文章不符,于是特意叫王保中当面写了一篇文章。真金不怕火炼,王保中一挥而就,这篇记述求职过程的文章繁简得当、用词精准,考官们一一传阅无不称赞,识才爱才的党委书记当场拍板第一个录用名额就是王保中。
工作后,王保中仍然保持着白天工作、晚上读书写作的习惯,不到三年时间里,他便在省市级报刊发表了上百篇文章,之后还在全市的征文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从车间,到办公室,到集团宣传部,再到党委办公室,他用自己的努力完成一步一步的成长与蜕变。所有的成功都不是理所当然的,只有在沉淀与积累的基础上务实地付出,才能有水到渠成的收获。
其实,刚刚毕业的王保中心理更加倾慕的是从事写作有直接关系的工作。今天,在被问及没有从事文学相关工作是否遗憾时,王保中很坚定的回答,不遗憾!他说人生的每个阶段目标都是不断调整的,世界上没有万事如意的事情,一切都在变化,你要根据社会的变化,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融入到工作当中去。在企业宣传部门的工作里,王保中积极发挥自己的特长,努力创作,发表文章,为打响企业名气做了很大贡献(最终推动该企业股票成功上市,并成为全球最大的轧辊生产基地),也为他今后的提升与发展铺垫了牢固的基础。
《谁动了我的奶酪》与先心病救助结缘
在国有重型企业的八年时光里,王保中得到了充足的学习和成长。但是,在企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后,王保中却选择离开。王保中说,那几年社会上流行着一本书,书名是《谁动了我的奶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必须有危机感,在不断的思考和调整中,他意识到,要实现人生的价值,除了要提高能力,还要提升自己视野,挑战新的人生高度。他觉得自己在这家国有企业的使命已经完成,应该主动选择新的、与自己的特长和性格联系更加紧密的工作并为之而奋斗。
2002年10月,在企业积累下来的近十年的经验,使王保中成功进入河北医科大学,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适应后,他被安排到第一医院并担任先心病办公室主任。这是一个充满了挑战的全新岗位(当时在全国任何医院里都没有这样的办公室),需要爱、更需要投入激情,写作上的特长、积极实干的性格,使王保中很快就将对先心病儿童的救助干得有声有色,闻名全省,也正因为此,第二年他便获得了医院和经贸大学的“先进个人”称号,第三年他们的团队拿到了河北省“关爱儿童贡献奖”,2009年荣获了“感动河北”唯一的群体奖。由他带队的先心病普查队行程十多万公里,足迹走过了全省的136个县,2012年7月登上《人民日报》。
而这些仅仅是他公益事业的开始。在他的带领和整个部门的努力下,团队每年都会争取到数百万的救助基金,越来越多的先心病患儿及时得到救助。到2014年底时,已经使一万多名先心病患儿免于夭折的厄运,重获新生,这里面不仅有河北省每个县市的儿童,还有新疆、西藏,甚至是中亚国家的患儿,他用双手为社会托起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和家庭的太阳。
面向国际 面向未来 做大公益 投身社工
除了从事公益,王保中还不断的创新和学习,在他的努力下,早在2006年医大一院便开通了全国第一个先心病公益网站,之后又创建了大学生爱心救心网,一年前他又第一个注册“先心病”公众微信号。之所以能够成为利用网络宣传和有注册意识的第一人,与自身的学识,独到的眼光以及不断的创新学习分不开。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无捷径,唯有兢兢业业地努力、不计回报的不断付出、全身心地投入和思考,才能想到做到、达到别人所不能及。
他说,如果将大学毕业后的20多年时光做一下划分的话,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邢台八年边工作、边提高边为企业宣传;先心病十多年,边救助、边宣传。前面是为国企,后面是为孩子,今后要为所有的患者。
在经历了十年的公益道路后,他将目光放到更深远也更广泛的社会工作上。他说,“社工就是医院与社会、医院与患者的桥梁。在医院,患者有病找医生,有困难就找社工。这是国外的理念,也是医疗机构今后的一个发展趋势。”除了患者经济上的困难外,社工工作更关注其他的方方面面,作为对医院的补充,社工工作要传递的是一种人文关怀。
2013年3月6日,中国社工协会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设立了全国首个“医务社工实践基地”,在此基础上该医院率先成立了我省第一个社会工作部。王保中说,诗人艾青有句名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刚上大学时我爱的是写作,工作后爱的是企业,之后是先心病儿童。从今年起,我的主要精力将集中在社工方面,争取用十年时间,打造一个比先心病救助“感动河北”更响亮的公益品牌。
主人公王保中
寄语学弟学妹
在谈到对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建议时,王保中感慨地说,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我觉得经贸大学就是自己人生的一个重要起点和支点,大学不仅仅学习了理论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结识了一群正能量的人。王保中坦言,在自己从事先心病的救助和普查过程中,校友就曾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各地校友们的拼搏风尚,让他受到很大的鼓励,尤其是一些在最基层的校友。
他强调,知识很重要,是大学需要努力掌握的基础,但对于整个人生而言却是很小的一部分,生活方式的选择,努力的方向,以及后来的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才能为未来的成功创造可能。他说,“人生没有配角,只要你努力,再小的角色也有你发言的机会,也有你展示的舞台,只要你展示好,那你就可能是主角。”尽力演好自己的角色,发挥好自己的作用,你就是人生的成功者!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无论是办公的环境还是王保中本人,都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温和,每一个细节都能体现出他对人的尊重,这应该也是他能够多年坚持行走于公益之路的原因吧!无论是在企业,还是在医院,他都在自己的岗位默默努力着、无私奉献着,在每一个地方发光发亮。如今从事公益,除了需要一颗善良的心,还需要高尚的品格与修养,而王保中用自己的智慧一直辛勤地耕耘在社工这块土地上,愿他能造福更多的人,收获最好的自己。我们也要向他学习,走到哪里都要成为一束光,给予别人温暖和力量。
母校寄语:
经贸对于我而言就像家庭对孩子的意义,给我们提供了知识、温暖和力量。因为经贸的包容性,给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也是自己成功的支点。
【值班编辑:景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