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锐,我们一直在追求!——访《新周报》报社
时间:2014-11-28 16:51:40
(新闻中心记者 王晚霞 黄亚曼 高婵)

    2004年3月24日,我校学生潘元俊等积极创办了一份完全由学生自主创办、自主发行的、集新闻和文化于一体的综合类校级报纸刊物,初定名为《每周一报》。头版发刊词《太阳升起的地方》宣告了这份校园报纸的诞生。此后,这份带着光明与暖意的报纸,在新一代的探索中踏上了征程,他们载着最初的梦想在希望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新事物的出现必然会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但是它们总会有势不可挡的爆发力。新周报人排除万难,刻苦努力,积极探索。在这条看似未知的道路上默默前进着,在前进中日益完善着。


《新周报》标志

    当我们打开《新周报》,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饱含深意的红色社徽和套红报头。社徽以红色为主题,寓意红火和激情;中间是一个“新”字的变形,它与《新周报》的名字相吻合,寓意是希望每一位新周报人都能收获知识、提高能力,更希望每一位成员都能推新出奇,让《新周报》发展得更好。套红报头使用庄重的红色,吸引眼球,而“周”字下方,用地球代替原有的“口”字,展现了该报纸的广阔视野。

    众所周知,报纸的名称对一家报纸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每周一报》在第4期时正式更名为《新周报》,以体现干练之感,彰显其内在的成熟,这与报社现在呈现给我们的新面貌相得益彰。这份初具形状的报纸当初做出这种重大的变革是颇为勇敢的,同时这也给《新周报》带来了一个更好的开端。

在摸索中前进,在前进中完善

    自古以来,领导人的力量不可小视。一个好的带头人意味着一项事业成功了一半。《新周报》就幸运地被历届优秀的社长及部长带队。这份报纸日益蓬勃发展,在阳光的沐浴下茁壮成长。

    2004年下半年,在窦强担任社长期间,周涛等人协助,《新周报》首次突破80人,且各个部门逐渐完善,形成初期的风格。社会化、行业化、正规化是其秉承的根源理念。

    2005年3月,在《新周报》创刊一周年之际,周涛等人几经周折、辛苦奔波,经石家庄市新华区公安局审批同意刻制公章。《新周报》报社公章的刻制,标志着《新周报》实现跨越式发展,也使它成为一份校级刊物。这也是周涛等人献给《新周报》的生日贺礼,祝愿它像公章一样具有强大的公信力。在此期间,报纸的内容也有所更新。从第10期开始,头版采取图配文的形式,且校园生活、情感专栏、原创空间、生活感悟等板块应运而生。这些板块的出现让报纸有了自己的特色,初步做出了属于自己的味道。

    2005年下半年,周涛接任《新周报》社长后,报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报社成员马赛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制作了《新周报》的第一个网站。《新周报》也是经贸的第一份彩板报纸。《新周报》也第一次有了主管单位,人文学院第一次承认《新周报》,把报社写进了学院简介。这诸多的“第一”们让《新周报》增色很多。

    2007年,报社进行机构改革,将编辑部和记者部正式合并为采编部,并实行责编负责与双重审稿相结合的报社管理机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009年 5月,韩洪丹接任新一届社长,铭记“新锐,我们一直在追求”的口号,努力打造校园第一传媒。此时,新周报社向规模化、正规化进一步发展,建立档案管理制度。

    2010年10月,新周报社成立访查组,以“新闻、新锐、新知”为口号,充分体现“贴近大学生生活,关注经贸及社会动态”的办报特色。

    2014年6月,高悦接任第12届社长,组建新的执行层。《新周报》从创建到现在,已走过11个春秋,共分为5个部:采编部、美编部、广告部、宣传部、企划部,共249人。《新周报》现已是具有相当规模的报社,在经贸学子当中可谓耳熟能详。

扩展板块内容,深入了解刊物

    自2004年《新周报》创刊起,报纸的版式内容一直在朝着专业化前进。

    2007年,报纸主要有七版,包括“校园动态”、“原创空间”、“新周访谈”等内容。为进一步满足读者需求,报纸于08年进行改版,全新推出“麦田版”,“播种质疑与批判,收获理性与智慧”,这种守望麦田的精神,广受好评。

    报纸发行周期为每月一期,每期三千份,月初发行,涵盖“新闻、高校、人物、评论、文学、书“(影评、乐评)、体育、生活”八个方面,十二版。该报不仅关注社会新近大事件,展示大学生的独特视角,并且时刻用文字捕捉校园动态,用图片呈现校园风采;通过访谈,记录榜样及他们背后的故事;在原创地带鼓励学生随心所欲秀出个人风采;在休闲娱乐板块,用书评影评等传递出最真实的感受,与读者共享;同时不忘为大学生提供生活中隐藏的小智慧,帮助大学生尽享大学丰富生活。

走出去 引进来,在交流中提高

    现代社会,日益开放。关起门来过日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就必须走出去,在与别人的交流中学习,提升自己。自身有很多的不足与缺陷怎么办?自身有很多事情办不好或不知如何去办怎么办?其实就一个字:学。这就是新周报人在与外界交流中遵守的最朴实的准则。

    2006年,乔文博担任社长,他带领记者部部长靳欢、孟小光赴河北大学参加由河北大学《我们》报社主办的高校报社交流会,学习与吸取了很多有利于报社发展的经验,对《新周报》的外向化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2010年12月,《新周报》应石家庄经济学院的邀请,参加了石家庄经济学院举行的大学生记者团培训活动。在社长郑惠之、宣传部部长郑冰的带领下,8名访查组成员参加了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新闻采访与写作技能。

    《新周报》不仅仅是走出去,还积极地引进来。2008年5月,在社长牛蒙蒙的带领下,新周报社举办了第三届报社交流会,这也是石家庄第一届高校大型交流会。这不仅加深了石家庄校园媒体的交流与互动,还让同学们在学习的同时收获了友谊。《新周报》以此为契机,总结经验,学习新知。
 
展望未来,在憧憬中成长

    有梦才有希望,有希望才有追求,有追求才有未来。在纸媒面临着严重挑战的现状下,现任社长高悦对《新周报》的未来做了长久规划。高悦说:“现在纸媒发展前景并不乐观,我们现在已经开始着手准备新的东西。我们报社准备利用新媒体来推广《新周报》。利用微信平台的公众号、人人网、微博、贴吧等建立自己的东西,并逐步推广。尽最大的努力去做好。”


    另外,《新周报》的发展目前还面临一些阻力。高悦希望《新周报》可以得到学校及学院在专业指导和资金方面更大程度的支持,并且希望《新周报》人写作的积极性能够进一步提高,不把《新周报》只当成一个玩兴趣的地方,而是要把他当成自己的一份事业去看待,努力提高报纸质量。

    十年辛苦不同路,《新周报》逐渐发展成为校级刊物,中间不乏辛苦汗水,有努力方会有收获,有创新方能得进步。他们一路披荆斩棘,一路风尘、一路收获,通过《新周报》人不懈的努力,坚信《新周报》一定会再创鹰击长空的辉煌!

【值班编辑:杨璐】


版权所有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中心
Copyright ©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zhxww1022@126.com    联系电话:0311—87655719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 邮编:05006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