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记者 陈培玲 霍婷婷)
秋日阳光明媚的上午,我们来到了校医院寻访院长史斌。这座处于学校西南角桐荫路边上的建筑物,对一座大学来说就像一名勤勤恳恳工作的幕后工作人员,相比于学校其他部门,它很少被人关注,却一直默默隐藏在树木花草间,为经贸师生的身体健康付出努力。它面积不大,作用却不可或缺。谈起校医院,我想我们每一个经贸学子在回顾校史的时候,都会把它做出的贡献铭记在心。
史斌,毕业于河北中医学院(河北医科大学的前身),专修口腔专业。1985年来到我校工作。
改善“硬件”设施,提高“软件”水平
史院长向我们介绍说,学校建立之初就有卫生所,后来改称医务室,直到1995年学校合并后正式改名为河北经贸大学校医院。 “当时的卫生所只是占地几百平方米的平房,不但办公环境不好,各种医疗设施也不完善。现在的校医院发展很快,已经建立了三层的新办公楼,共2800多平米的建筑面积。放射科引进了CR系统,化验室添加了几十万元的设备。对于应对师生中各种常见病是没有问题的。”学校合并前并没有严格的科室划分,现在的校医院重新整理组建了很多科室,包括内科、外科、放射科、口腔科、理疗科、中医科、化验室和注射室等等,校医院这些年来与学校共同成长发展。
除了外部环境的改变及内部设施的改善,校医院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人数由建校初的十几人增加到了现在的30人,包括正高级主治医师1名,副高级6名,医护人员的学历层次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研究生2名,本科医护人员多名。
转变单一职能,尽职服务学生
经历了从医务室到校医院的转变,它的职能也相应地发生了一些变化。医务室的职能就是治疗简单的日常疾病,而校医院还承担了管理公共卫生的职能,它不同于社会上的医院,主要包括4种职能:预防传染病、健康教育、卫生监督、医疗服务;其中,预防传染病是维持教学秩序的重中之重。如果某种传染病,像乙肝或结核如果未被及时发现治疗,会造成多人传染,容易引起学生的恐慌,严重扰乱教学秩序。所以在预防传染病的过程中,校医院一直严格执行教育部规定的要求,防患于未然。在省内各大高校中,我校校医院的这项工作一直处于领先的地步,当然,这与工作在一线中的各位医护人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在学校六十年的成长发展中,校医院也一贯坚持执行教育部和卫生部对当代大学生身体健康的标准和要求,并且为学生办理了社会保险医疗卡,减轻了学生的医药费负担。在医疗保险方面,我校校医院一直是石家庄市卫生行业先进单位。
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行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进丛林。校医院的发展历程就是如此。
金秋明媚的季节,我校马上就要迎来六十年的校庆活动,史院长为学校现在的发展很骄傲,并且说校医院将会继续坚持履行自己的职责,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加完善的医疗环境,希望学校能迎来更辉煌的明天!

校医院近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