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原劳人系、财政系的“破难前进”——访原财政系党总支书记崔宗耀
时间:2013-04-09 17:06:08
(新闻中心记者 徐小丽 霍婷婷 王长江)

    编者按:河北经贸大学财税学院和工商管理学院的部分专业起源于1983年学校5大系中的劳动人事系和财政系。看今朝发展蒸蒸日上,你可知往昔峥嵘岁月?下面就跟随亲历者崔宗耀老师回顾那一代人的那些“难”,劳动人事系和财政系最初发展的那些“难”。

崔宗耀老书记近照
 
那代人的“难”

    崔宗耀,男,1937年生,河北安国县人。196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政治系,后留校任教。1978年来到河北经贸大学(原河北省五七干校),任马列教研室教师,1983年担任劳动人事系主任,1987年任财政系党总支书记,直至退休。

    新中国成立后各项事业百废待兴,由于急于求成,决策失误加上自然灾害,1959至1961年中国经历了刻骨铭心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在人人饿肚子的那几年,“上学”对于大对数人来说都是最大的梦想,通过知识改变命运,是一代人内心最深处的渴望。

    崔老师说,他出身农村贫困家庭,家里孩子多,他排行老大,一直是一边刻苦学习一边帮家里做农活。即使环境这样艰苦,崔宗耀的成绩在班里还是名列前茅,并考入省重点学校——安国中学。入学后他的第一篇周记这样写到:“从现在起,我考上了河北安国中学,远离家乡,家里人口多、劳力少、条件困难,所以,在吃和穿上不羡慕任何人;但是,在思想、学习、工作上要不亚于任何人。” 

    在校期间,崔宗耀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1960年,在高考的前两个月,他的父亲因为肺癌去世了,这对于本就困难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父亲的去世、家庭的贫困使崔宗耀萌生了辍学的念头,他跟母亲说不考大学了,要赚钱养家。老书记说他永远不会忘记母亲当时的回答:“我供了你十二年了,你还回咱这个穷家?你还回来和土地打交道?你该考什么大学就去考,我带着你弟弟妹妹就是要饭去也得供你上学!”说完这些话,母子俩抱头痛哭。

    崔宗耀不负重望,考上了全国重点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他凑够了三十几块钱的学杂费,奔赴北京。“当时到大学就觉得解放啦,经济解放啦,精神解放啦。那时生产资料少,学校每月给补助4块钱,能减轻家里的负担,就特别高兴。”崔老师说,大学5年期间,他一直担任学生干部,始终不忘刻苦学习,保持思想好、成绩好、身体好的状态。

劳人系、财政系的那些“难”

    1978年,崔宗耀来到河北省五七干校,在马列教研室教授党课。1983年学校更名为河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共设五个系,分别是工经系、农经系、财政系、计统系和劳动人事系。

    同年,崔宗耀任劳动人事系主任。面对第一届学生,他遇到了一个不小的挑战,就是系里严重缺乏教员。没有老师,怎么上课?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按时上课,他跑遍了各大高校,如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等去招老师,最终由劳动人事厅出资,请北京经济学院的老师来代课,这才暂时解决了师资严重短缺的问题。

    然而再顺利的发展中也会有小插曲。第二年,北京经济学院突然取消与劳人系的合作,新学期开学在即,却没有了老师,崔书记火急火燎跑去北京,再三追问下得知缘由,原定的工资劳动人事厅一直没有给发,所以才想取消合作。崔书记向对方致歉后又赶回省里,直奔省劳动人事厅,得知劳动人事厅把这件事疏忽了,说明情况后,将工资打过去,才解决了这一棘手事件。

    1987年崔宗耀担任财政系党总支书记,主管思想、纪律等。当时的财政系有三个专业:税务、会计和审计,共1200余人,占全校人数的三分之一。由于当时教职工人数少,中国人民大学下派部分教师来授课,但老师时间有限,往往采取集中授课的方式,从早上到晚上,一天不间断,连续两星期把一学期的课程都上了。“那些老师水平都很高,学生也不觉得累,听课都很认真。”不过,这样总会出现“前半学期撑死,后半学期饿死”的现象。

    后来人大的教师被撤回,由本校的教职工来授课。部分老师刚刚毕业加上不熟悉专业知识、缺少教学经验,教学水平骤然下降,引起了学生的不满。崔书记每天给教职工和学生干部开会,向大家讲明事情的来龙去脉,希望大家认清现实,加强自身的努力。

    “我不隐瞒、不回避,当时就对学生们说,实际情况就是这样的,老师的教学水平、经验积累,不是一时就能提高的,大家要接受现状,加强自我学习能力”。学生总体上安定下来了,但还有一部分感到不满。“大家都理解吧,毕竟的确是困难啊。”崔书记说。

    崔书记的话里有无奈,但没有推卸责任,更多的是面对客观环境限制时正视困境的勇气和积极的态度。“人应该讲实话,尤其是在做思想工作的时候,坚持实事求是,才能让别人理解。”崔书记在讲完这段经历后这样总结。

    每一种事物发展初期,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问题。有些是客观环境、历史条件的限制,是无法超越解决的,但不应抱怨,不要问太多的“为什么”,而应采取积极态度,正视困难,看清“是什么”,研究“怎么做”,推动事物向前发展,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做到“理性,建设性”。一如今日的经贸大学较于过去的学院,一如今日享有丰富资源的学子较于往昔在贫困中挣扎奋斗的老一辈人,今日的幸福生活正是来源于过去一代代人的牺牲和积淀。向历史致敬,请珍惜眼前,把握未来。

    在采访的最后,崔书记说出了他对现在经贸大学的希望和祝福,他说:“校风好出人才,班风好出成绩,学校规模已经具备,重要的是质量,要提高质量,一要加强管理,二是要加强教员素质,希望教员能真正把教学事业、学生、国家放在自己的心里。希望经贸大学越办越好,为祖国今后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在此,我们也把心中最真挚的祝福送给这位把半生都奉献给了河北经贸大学的老书记,祝福他身体健康,晚年幸福。


版权所有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中心
Copyright ©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zhxww1022@126.com    联系电话:0311—87655719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 邮编:05006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