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经历的河北经贸大学2+1次评估
时间:2013-01-24 13:39:26
——原副校长刘福寿回忆学校的发展历程

    我是1990年9月从海军工程大学转业来到河北财经学院的。后来随着合并,进入河北经贸大学。我在这里一直工作到2005年退休。

 
我校原副校长刘福寿近照

    15年间我个人经历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也恰恰是河北经贸大学合并前后的三个重要发展阶段。

    一、1990年9月至1995年10月。合并前,我任财经学院马列部主任

    我来到河北财经学院后任马列教学部政治经济学教师。不久被安排为张文山主任的助手,任副主任。1994年张文山主任退休,我接任马列教学部主任。期间,在教学改革中,把商业经济系的工商行政管理(经济法)教研室划归马列部,于1993年开始招收专科生,马列部同时兼称经济法系,它就是现在经贸大学法学院的前身。我也就是经济法系的第一任主任。当时,社会上就有了大学合并的传闻。1994年下半年学校派出一个考察组,专门就学校合并问题进行考察。武生辰副院长带队,我和教务处檀梅婷副处长参加。先后考察了新合并成立的扬州大学,以及苏州大学和上海浦东新区。回来后,我执笔写了考察报告,交给了党委书记兼院长吴树明。但是1995年上半年真的讨论起合并时,与我们考察时的想法有了很大差别。我们的报告也就不了了之了。大约在4月份,省委书记程维高曾到河北财经学院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但实际上这时合并方案已经确定。人们对合并存有较大的抵触情绪。

    二、1995年11月至1999年1月。我任经贸大学教务处长

    1995年春,开始讨论院校合并问题。5月份河北财经学院、河北经贸学院、河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实现了合并,成立了河北经贸大学。5月份经贸大学首届班子集中到北校区上班。6月6日江泽民总书记题写了校名。下半年,在组织学校管理机构时,我出任教务处长。11月2日,开始到北校区上班。

    刚一合并有一种秦始皇统一六国,面临着一切须重新开始的感觉。合并的三个部分在建校历史、学历层次、制度设计、管理水平、教师素质、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距。而且大部分教职工对合并本身就很不理解,让大家坐在一起都有很大阻力。如何把大家凝聚在一起,把劲儿使到一处?

    我上岗后不到半年,也就是1996年4月,就和当时主管教学的姚今观副校长到北京昌平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去开会,教育部布置了对(1978年以后)新建高校的合格评估工作。我们学校被列入评估名单。当时,周远清刚从高教司司长升任为教育部副部长,而纪宝成也刚从商业部人事教育司司长调任教育部高教司司长。他们都对评估问题作了重要讲话。实际上这是他们履新的“就职演说”,也是对与会高校领导进行的一次评估培训。这个评估,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

    我们向领导班子汇报了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领导班子感到压力很大,在合并的几个组成部分之间还“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的时候,接受教育部评估,怎么能保证合格呢?当时我的压力是不言而喻的,因为我毕竟处在被评估的第一线嘛。不过当时我还有两点欣慰。一是姚今观副校长非常敬业,非常内行,非常精明。他安排得很细,工作做得非常扎实。我是新手,许多教务处长该做的事,他都替我做了。我非常感激他。 有他这样的领导下,评估不会有太大问题。二是评估也是东风,正好借来推进学校的统一进程。

    学校正式进入了迎评阶段。我工作的重点有三项,一是统一“度量衡”,二是稳定教学秩序,三是推动教学设备建设。

    统一“度量衡”就是统一全校的管理制度。合并之初,原来三校的独立格局基本没有打破,甚至连招生都是分别进行的。学校管理机构虽然统一了,但规章制度还是各用各的。这种状态显然不能继续下去了。我上任后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制定河北经贸大学的规章制度。1995年寒假前,我把原来三校的所有规章制度收齐,以原河北财经学院的制度为基础(因为它是三个部分中唯一的本科院校),选取其他两校的合理部分,重新编写,不少地方也使用了“剪刀加浆糊”的方法(那时候还没有计算机)。整个寒假没动一动,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我都在加班。还好,开学前初稿完成了。1996年上半年发动校和处、系管理人员进行讨论,以讨论代培训,在全校进行了一次统一思想的学习讨论活动。下半年,以学校文件汇编的形式印发执行。这个蓝皮书的基本文件一直用到现在。

    二是稳定教学秩序。当时的教学秩序之乱是可以想见的。要保证教学质量,首先要有稳定的教学秩序。我们出台了关于教学事故的认定处理办法等文件,抓了不少违反规定的老师,深深地得罪了一些人。但问心无愧的是,正是当时的严格管理,才较快地稳定了教学秩序,为后来的规范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是推动领导班子下决心加大教学设备建设投入力度,保证办学条件基本达标。

    这三项工作的认真落实保证了1998年11月的合格评估顺利通过。

    三、1999年2月至2005年4月。我任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

    1999年2月,我校领导班子作了较大调整,有5位老领导先后退休。6位中青年同志走上校级领导岗位,我成为副校长,分工教学管理工作。

    通过合格评估,我校的教学基本走向正常。但是由于专业布局没有来得及打破校区界限在全校范围内整合,只是在原校区所办专业的基础上稍作改动,所以看起来很凌乱,给专业学科建设带来很大困难。本科专业都集中在南校区,校园面积只有百十亩,发展空间显然受到了限制。但校区调整有点像火药桶,谁也不敢轻易碰它。强烈的校区观念凝固了人们的思维。2003年非典肆虐,我被封闭在南校区。当时为了推进校区调整,学校让我在南校区主持一个系主任座谈会。这些系主任都是我的很好的朋友。但座谈一开始,我刚说完议题,就形成了对我的围攻。大家强烈反对把本科专业搬到北校区去。我只好“舌战群儒”。会议没有结果。

    非典过后,形势陡变。教育部五年一轮的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方案出台,我们马上面临新的评估。很明白的是,当时的校区割据状态是无法接受评估的。校领导班子也开始下决心进行校区间专业布局调整。当时我主持制定调整方案。这次有了领导班子的决心,事情就好办多了。当时我提出的口号是硬着头皮往前推。人们也看到,调整是大势所趋,潮流所在,是经贸大学的未来所系。共识扩大了。虽然还有个别人高调唱离,但毕竟和者盖寡了。中层干部一通百通。我提出的调整原则包括:一,本科专业向北校区集中,人随专业走;二,合并同类项,不同校区的相近专业合并;三,原来系专业过少,经合并由系改院,普遍建立学院制,扩大二级管理权限;四,适当尊重系主任的意见。结果,调整方案很快通过。各系分别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全校来了个东西南北大搬家。拉干部上班、老师上课的大班车一下子增加了好几辆,校区间两两对开。至此,实质性合并的问题算是比较彻底地解决了。这为后来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多方面的保证。

    接下来的事,就是加大改革力度,改善办学条件,保证教学质量。罗列一下,全校在2004年接受评估前,几年的时间,大概完成了这样几项重要工作:一是新盖了一栋近4万平方米的教学楼,10栋左右的学生公寓,十几栋教工住宅罗,8栋引进人才专用的别墅,新修了两个标准操场和一个风雨操场(体育馆)等,使学校的发展空间迅速扩大;二是购置了整套的信息技术实验设备、管理专业广泛使用的ERP软件和相应的硬件设备以及生物食品工程、新闻采编系统等教学设备;三是大力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引进了一大批博士和教授;四是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实行了学分制、选课制、辅修制、第二学位选修制等,在全国首倡虚拟选修课,强化实践教学(ERP管理模拟实验,模拟股市,模拟法庭,会计模拟训练,税收模拟,食品生产制作,采编播一体化操作,组织暑期社会实践等等);五是学科建设得到实际的加强,有了2个省级优秀学科和多门省级精品课,有了一批名师;六是加大科研投入,有了三级规划课题(国家级社科规划项目、省级社科和自然科学项目及横向课题、校级规划课题),有了硕士点,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科研人才和科研成果;七是学生管理规范化。这些方面的工作使学校的规模、质量、社会声誉明显提高。经济效益大为好转,教职工的收入和福利待遇较大增长。有了这样的基础,迎接教育部评估心里有点底了。我们没有让教师学生加班加点,更没有弄虚作假。2004年12月,我们坦然地以自己的真实面目面对评估,赢得了评估专家们的认可,结果为优。大家皆大欢喜。

    其实,我应该在2004年8月底退休,10月省委、省政府关于我退休的文件发来了。但学校主要领导对我实行了隐瞒,怕影响我对评估的精力投入。领导有领导的考虑,感谢他们对我的挽留。但还是低估了我的觉悟。我当时已经知道了退休的通知。但我还是把评估工作做到底,并使之尽量完美。在完成这个评估后,我准备马上退出。不想这时,教育部又来了通知,在我们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要在2005年1月份评估我们的独立学院。也就是说准备时间只有几天的功夫。感谢领导的信任,又把这“光荣”任务交给了我。我只好加班加点赶制材料。还好,这次评估只是一次考察性的,不做结论,专家组长又是浙江财经学院的原院长,老朋友了,在我们做完汇报后,人家客客气气地与我们讨论了一些相关问题就结束了。一场虚惊,紧张的我们总算松了一口气。

    三次评估过后,我第二天就收拾行李,第三天就“告老还乡”。这样,我在经贸大学的主要经历,都与评估有关。于是大家封我为“评估专家”。

                                                                              刘福寿
                                                                              2012年12月5日


版权所有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中心
Copyright ©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zhxww1022@126.com    联系电话:0311—87655719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 邮编:05006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