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速描
时间:2012-11-16 22:36:44

新闻中心记者(尹攀杰 景洋子 叶世琳)

    11月7日,风和日丽,暖阳融融。在党的十八大召开的前一天上午,我们新闻中心记者组为《经贸回顾》栏目采访了一位见证学校历史发展的老同志。主人公的名字——张建民。

    张建民,男,1952年生,河北邯郸人,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研究生学历。1992年调来河北经贸大学工作,20年来,先后任党委办公室秘书、科长、副主任、《河北经贸大学信息》总编、外语教学部党总支书记等职。

    张老师在40多年的工作经历中,主要从事文秘、新闻、理论、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除在本职工作上成绩突出,还先后在《人民日报》、《河北日报》、《秘书战线》等国家、省市级报刊上发表过多篇文章。

    2009年5月,他们一家被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教育工会命名为“河北省优秀教育世家”光荣称号。

回忆经贸往事

    张建民老师说,河北经贸大学于1995年由河北财经学院、河北经贸学院、河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时任党的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亲自为学校题写了校名。他写的《江泽民为河北经贸大学题写校名》在《河北日报》、《石家庄日报》、《河北经济日报》等刊登,产生了很大影响。之后,河北电子工业学校、河北财经学校也先后并入我校。

    “学校合并之初,办学层次比较低,以专科为主,少量本科为辅。由于分区办学,交通不便,使得教学、管理等较为困难。后来,学校理顺思路,进行了专业学科调整,把分区办学变成集中办学,在管理等方面也都有所改善。学校不断增加本科专业,然后争硕、扩硕,继而争博。总之,1995年到2012年,17年间,河北经贸大学在合并中发展,在发展中前进,取得了辉煌成就。”张老师说。

    他还向我们介绍了外语教学部的相关情况。外语教学部现有近百名教师,是学校里较大的系部,承担全校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的英语公共课教学任务,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语教学部的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是一支比较年轻、富有活力、业务强、素质高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中有博士、硕士、曾出国访学人员。外语教学部最突出的变化是在2007年,全校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过级率在2006年70%的基础上,2007年达到了80%多,2008年接近90%。

对学校的印象

    在谈到对学校印象最深刻的方面时,张老师说,一是校园建设发生了很大变化。北校区在合并时范围很小,建筑物多数是平房,楼很少,十分荒凉。当时学校有一个指导思想——“先治坡,后盖窝”,即把有限的钱花在刀刃上,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教学上,加大了对学生宿舍、食堂、教学楼、图书馆等建筑物的建设力度。学校先后建成了教学楼、体育馆、图书馆等现代化的教学场所,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同时学校大力改善校园环境,现在的学校,风景优美,鸟语花香,空气清新,环境优雅,成为了“花园式学校”;二是学校交通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的五七路道路狭窄,公交车很少,交通不方便,治安也非常不好。现在的学府路道路宽广,中华大街高架路快捷便利,112、118、171等公交车来来往往;三是学校周边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周边的环境恶劣,臭水沟、乱沙堆、垃圾山围绕。而现在,学校三面临水,南有太平河风景区,西临南水北调主干渠,北临滹沱河800米宽的水面,碧水蓝天,是非常难得的。

    “学校这些年的巨大变化,得益于国家高等教育优先发展,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历届学校党政班子的正确领导,广大教职工的勤奋努力,全体学生的奋发向上。这也是我校在省内外声誉比较高、影响比较大,教育教学质量比较高,学生素质比较好,就业领域比较宽泛的主要原因。”张老师说。

    当记者问到,您有没有遗憾时,张老师说多少有点。虽然学校前期发展较快,但在新的形势下,某些方面还是相对落后,主要是学校的现代化建设程度还不够,与科大、师大新校区有些差距。再是校园规划不尽合理,景致景观没有特色与亮点。还有校园文化氛围不够浓厚,文化是校园之魂,应大力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塑造历史厚重感,营造生机勃勃的文化氛围。

衷心祝福经贸

   “今年时逢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乘风扬帆正当时。我深信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我们的中国更美丽,我们河北经贸大学的明天更美好。”这是张建民老师对经贸大学60周年的真诚祝福。(摄影记者:景洋子)


张建民老师在家中情景



张建民老师在《河北日报》发表《江泽民为河北经贸大学题写校名》的新闻


版权所有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中心
Copyright ©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zhxww1022@126.com    联系电话:0311—87655719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 邮编:05006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