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经贸学院办学历程回忆
陈贵芝
1995年春天,河北经贸大学在河北省委、省政府的关怀下,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石家庄市北郊美丽的滹沱河畔正式挂牌成立了。她是在河北省高校发展布局调整中,由河北财经学院、河北经贸学院、河北省商业高等专科学校三校合并而成。如果把河北经贸大学比作是长江,她是由“三江”合流而成的。河北经贸学院便是其中一条重要的源流。在庆祝河北经贸大学建校六十周年的时候,不能不忆起河北经贸学院的发展历程及其所体现的发展意识和创业精神。
随着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成立于1968年的河北省五七干校,便由河北省干部学校所取代。省委对河北省干部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培训对象确定为:主要是培训县(区)以下各业务部门的工作骨干,着重解决他们的知识更新和提高业务能力的问题,这是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新的历史时期对干部素质的要求确定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各级党政干部急需知识更新和提高业务能力,因此,县级以下的各行业各部门的业务骨干,纷纷到河北省干部学校接受培训和学习,从而在我省出现了新中国建立后第二个干部学习培训高潮。当时,河北省干部学校和河北省省委党校被省委确定为全省两所干部培训基地,培训对象和内容各有分工,统一由河北省委组织部管理。当时的学校领导在工作中表现出了强烈的事业心,既立足当前,又着眼学校的壮大发展,精心谋划,增强教育实力,抢抓机遇,寻求突破,极富有远见。虽然当时学校培训任务饱满,学校教育培训工作热火朝天,但他们意识到,作为全省的干部教育基地之一,只有短期业务培训是没有发展前途的,也是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他们走一步看两步,走上步想下步,在搞好当时短期培训的同时,千方百计谋发展,在如何进一步提高办学层次、拓宽办学领域、扩大学生来源等方面进行积极思考,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学校第一次转轨,是由河北省干部学校升格为“河北建设学院”。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培养军政地方干部,党中央在华北地区建立过“华北建设学院”,1979年在任的省委副书记赵一民同志曾担任过华北建设学院的领导职务。学校领导利用这一历史背景,向组织上汇报说明当前干部培训的形势和今后发展趋势,提出了学校进一步发展的想法。通过多方努力,经省委、省政府批准,终于在1981年春,将河北省干部学校升格为河北建设学院,赵一民同志亲任院长。河北省建设学院的任务是,除了继续对中年干部进行业务培训外,还承担对年轻干部(内定的县级班子接班人选)进行上岗前的业务知识系统培训提高的任务,后者学习培训的时间为一年。河北建设学院的建立,使学校在全省干部教育培训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加强。但此时的河北建设学院还不是国家正式承认的学校,也不能授予国家承认的学历。
为了谋求学校的进一步发展,争取能够承担学历教育的任务,学校领导谋划走与普通高校联合办学的路子,在省委主管教育的领导支持同意下,当时的学校领导吕传赞、刘作田同志带领几名熟悉业务的工作人员几度进京,多方奔走,与国家教委、中组部、国家经委和中国人民大学进行联系和协商,向省委、省政府请示汇报,终于促成省政府与中国人民大学在1982年签署“联合办学的协议”,并于同年5月在河北省招收了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两个两年制干部专修科的200名学历教育学生,教学任务由中国人民大学和河北省建设学院教师共同承担,教学管理和学籍管理以河北建设学院为主,学员学习期满各科成绩考试合格,由中国人民大学颁发学历证书。学历教育带动了中短期业务培训,锻炼了教师队伍,积累了教学和管理经验,提高了学院在全省的知名度,教学资源进一步丰富,硬件也迅速发展。
就在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办学的过程中,国务院根据全国干部教育的形势,颁布了[81]87号文件,允许有条件的省份,经过审核批准,可以成立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承担在职干部的学历教育。这又是学校教育上台阶上水平的一次重大契机。这时的校领导抓住这一机遇,积极推进这一工作,由教务处牵头精心准备申报材料,包括教学设施、学校领导班子状况、专业设置、师资队伍、教学计划蓝本等,通过省教委的审核考察后,报国家教委并获得了批准。1983年5月,河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挂牌成立,当年秋季便开始招生。从此,我校进入了全国成人高校序列,有权举办成人大专学历教育班,颁发学历证书,国家教委承认其学历。这是学校发展中的第二次重大转轨。此后,全省干部教育出现了一次新高潮,学校也呈现了空前的繁荣局面。省教委、省经委、省计委、省农委、省财政厅、省统计局、省审计局等省直各业务厅局,纷纷与学校联合办学,相继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并投资在学校修建教学培训楼、电化教学楼。省财政也给予大力支持,相继拨款修建了学校图书馆、学生食堂、运动操场等配套设施,使学校的培训规模迅速扩大,建设规模迅速扩展,教学队伍和管理队伍进一步增强,后来陆续毕业的学生到省直厅局、县(区)市工作,都成了业务骨干,有的很快担任了县(处)级领导职务,有的还到厅局(地市)级岗位上任职。
为了使学院教育事业得到持续发展,当时的学院领导谋划在扩大培训范围上做文章,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把省内各级行政部门的干部培训任务也承担起来。于是酝酿着在河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的基础上成立河北行政学院。因为当时少数省份(如黑龙江、四川等)已经挂上了行政学院的牌子。学院领导专门派人到国家教委为此事汇报走访。得到的答复是明确的:目前国家教委还没有这方面的文件和政策,国家人事部也没有这方面的职能和权限,黑龙江、四川等省份的行政学院是根据省内干部培训需要而建立的,只要不发学历证书,国家教委不予干涉。鉴于这种情况,学校领导积极运作,迅速与省人事厅汇报、协商并达成共识,经过省人民政府批准,于1987年12月挂牌成立了河北行政学院,开始了对全省各级行政部门工作的干部进行系统培训,其中对县(市)区长的业务培训连续办了几十期,全省各县(市)、区正副职大部分都到河北行政学院培训过,对学校的声誉、发展和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
为了进一步扩大培训规模,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教学资源,学校领导按着建立河北行政学院的思路和作法,与省委统战部汇报、协商,并派人到中央统战部和“国家社会主义学院”汇报、走访,经省委同意,省政府批准,于1988年12 月恢复了“河北社会主义学院”的建制(解放战争时期,河北省曾建立过社会主义学院),确定的任务是培训全省各级统战系统、政协、各民主党派工作人员。河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又挂上了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的牌子。至此,学院形成了“三院一体”的办学格局,一个领导班子、一套办学职能机构、一支师资队伍,统一教学管理、后勤管理,资源共享,设备共用,学科互相渗透,优势相互补充。
学院“三院一体”办学的情况,在当时全国各省市中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受到国家教委的重视和肯定。中央组织部在召开的全国干部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印发了河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办学经验的专题简报,向全国各省市介绍河北省的干部教育经验。此时的学院进入了鼎盛时期,学院占地三千亩,培训规模几千人,“三院一体”的办学格局,学历教育、专业证书教育、企业的岗位培训和各种短期培训等四种办学形式,师资队伍和管理人员也形成了一定规模,软硬件教学建设日趋完善,形势发展欣欣向荣。
但是,作为有事业心有远见的领导,从不满足现状,总是谋求发展。他们敏锐地看到,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随着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的变化,成人教育特别是在职干部的学历教育,必然要逐渐走向萎缩,目前干部培训的繁荣局面不可能总这样持久下去,学院如不另辟蹊径,寻找新的教育发展增长点,将来学院很可能走到难以为继的地步。为此,当时学院的主要领导刘作田同志和从学院升任到省委领导岗位上工作的吕传赞同志,积极谋划新的办学思路,发展方向是使以干部教育为主的学院向普通高等学校跨越,由单一的干部教育转向干部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双轨运行。
就在思虑如何实现这一良好愿望时,一个新的历史契机出现了。1993年春天(或1992年冬天),据省考试院领导透露信息,为了给我省迅猛发展的乡镇企业输送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省乡镇企业局在主管副省长的支持下,正在物色省内高校作依托,举办乡镇企业学院。校领导得知这一消息后,迅速行动,当晚就派一名副校长和教务处领导一起到主管教育的乡镇企业局副局长家里探访汇报,当即达成初步合作办学意向,有了这个底数之后,学校领导第二天便去向主管教育的副省长(这位副省长也分管省乡镇企业局)请缨。后来经过主管教育的副省长和分管教育工作的省委副书记吕传赞同志周密分析,大胆决策,决定组建“河北乡镇企业学院”,挂牌在河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先向国家教委申报招生计划,争取当年招生。如何具体运作,先到山东省泰安市了解他们乡镇企业学院的组建过程及有关情况。学院领导刘作田、省乡镇企业局副局长赵忠勋两位领导带队前往,在访问期间就形成了我省建校方案和运作程序,回来向主管教育的副省长顾二熊同志汇报后,顾副省长表示原则同意并指示立即按预定程序操作运行。就这样,一所具有普通高校性质的“河北乡镇企业学院”落户在河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当年(1993年)社会招生一千多人,9月份举行了“河北乡镇企业学院”的揭牌仪式暨第一届新生开学典礼。省委主要领导邢崇智、吕传赞、省主管教育的副省长顾二熊等同志都隆重出席。至此,学校形成了“四院一体”双轨运行的格局,迈出了干部教育向普通高等教育跨越的重要一步。为了适应扩大办学的规模及新的教学要求。增调师资力量,修建了教室、宿舍、图书馆、礼堂、运动操场等设施,使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省乡镇企业学院的建立,给河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带来了质的变化。河北乡镇企业学院第二年又招生一千多人,使社会招生的在校生人数已超过两千多人,这一块就成了教学和管理的主要对象,各种教学要素也都逐渐向这方面倾斜,这给以后申报建立河北经贸学院打下了重要基础。紧接着如何使河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和河北省乡镇企业学院纳入全国普通高校序列就提到日程上来了。因为当时河北乡镇企业学院,还没有国家教委的正式“户口”,招生指标虽然是国家教委给的,但那是从省内招生计划中调剂使用的。省乡镇企业学院以后能否继续招生,在校学生毕业后如何颁发毕业证书,都成了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如何才能妥善解决这一难题,办法只有一条,就是走正式申报的路子,使省乡镇企业学院得到国家教委的承认批准,纳入全国普通高校序列。申报材料是根据国务院《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条例》的要求起草的。同时提出了两条理由:一是客观上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与其他省份相比相对较少,学生录取率偏低,与河北省对人才的大量需求不相适应,需要增加学校数量以缓解这一矛盾,这也是全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二是主观上,在原河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基础上成立普通高等学校,条件已经具备。学校地处石家庄市北郊,占地面积三千亩,已经形成的各种教学设施较好,师资力量较为雄厚。在说明主客观理由的同时,准备了大量的论证材料及若干附件。首先经过省教委组织的专家组进行评审并获得通过。当年,国家教委组成的专家组评审会议在湖南长沙举行,省教委主任周治华同志出面和我校一名副校长、部分工作人员到会汇报情况。国家教委专家组评审结果一致同意,学校命名是:河北经贸学院。本科层次,先办专科,以后以办本科为主。这样以来,一系列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原来以省乡镇企业学院名义招收的学生毕业时发河北经贸学院的毕业证书,国家教委承认其学历,以后河北经贸学院的招生,列入年度河北省高校招生计划,办学经费,按普通高校的渠道解决。就这样,在原来成人高校的基础上又崛起了一所财经类普通高校,实现了学校发展史上的第三次转轨,而这一次转轨,不仅实现了原来领导们谋划的由单纯干部教育向社会招生的普通高等教育的真正跨越,而且也为圆满实现与河北经贸大学的“对接”准备了合适的条件。从而也为河北经贸大学今后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从河北经贸学院的办学发展历程,到融入河北经贸大学,使我想起了“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的运行对接。“神州八号”没有行进中的三次变轨,便不可能与“天宫一号”实现圆满对接。上述发展情况表明,河北经贸学院也是在办学中“变轨”,在“变轨”中前进的,没有三次“变轨”便没有与河北经贸大学的圆满对接。
我敬佩这些创业者们的发展意识!
我敬佩他们坚持信念的创业精神!
2011年1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