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记者 张爱 顾雅婷)
有幸,我们采访到了16级文化与传播学院新闻专业的李彧绰同学。学习方面,他始终勤奋,保持着高分高排名的好成绩。能力方面,他在担任老师助教的同时,参加了许多省级、国家级大赛;遍历中传、人大学习。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近李彧绰同学,看看你离成为优秀的“他”,还差多少步。
勤奋为学,拓宽视野
回顾自己的奋斗历程,他指出,最重要的是要记得跟上老师的步伐。绝大多数时候,以一个大学本科生的格局,是很难评判一些课程,一些比赛的重要性的。所以,我们在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与兴趣的同时,不能忘记,顿一顿脚步,赶一赶大部队的进程。
有很多东西是我们需要去学习的,利用各种软件、摄影或是文字……无论是去看书还是上网寻找课程视频,甚至是在抖音里发掘良好的运镜方法。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一定要自己主动出击,不要做伸手党。我们不难看到,自己或是他人存在这样的情况:买来了一堆的资料书辅导书,翻了几页,认真学了几天,便顿觉枯燥,再不去触碰,任由它落满灰尘。对于这样的做法,李彧绰同学是很不赞成的。他说,现在有那么先进的科技,网络如此发达,你可以使学习一门知识变得十分新奇有趣。
每个人或多或少地都存在一定的创作冲动,李彧绰同学也不例外。但他的优秀之处在于,能够很好地以自己的创作能力去衡量自己的创作冲动是否可行。大一的时候,他就开始用一本小本子记录下自己随时迸发的一个一个小灵感。更多的时候,他尝试着去多写,不一定要发出来,但是多写,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自己创作能力的成长。他很喜欢看书,一些传播学理论的书,都是找英文原版来看。这让作者的思想更为原汁原味地呈现在他的面前,仿佛能和作者有更为亲密的接触与交谈。对于他自己来说,这样的做法更能激发思考与吸收。
严于律己,辅车相依
时间管理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一个人的自律能力体现在能否合理管理时间,部分大学生都有拖延症,在大学时期放松自己,不善于规划自己的时间,使更多的时间用来堕落。除了上课,课余时间你在做什么?李彧绰在准备自己的参赛作品,他的从大一到大三参加的比赛数不胜数,主要是参加自己感兴趣的,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有动力,才能坚持,完成之后的成就感是翻倍的。课上时间努力学习,向老师请教,并且学有所成,担任了景义新老师的助教。课余时间准备参赛作品,拍摄、剪辑、后期、配音等等,让他的大学更加充实,在不耽误功课的前提下获奖无数。令笔者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宫灯的执拗》,不论是从题材,内容还是拍摄技巧等方面,都令笔者膜拜。不仅如此,他还获得过很多新媒体比赛的奖项。他说是因为看过一次故宫出品的《韩熙载夜宴图》,而喜欢上这个,这是一副H5作品,内容设计很精巧,把这幅图演绎得活灵活现。
新闻传播类的比赛大多是团队作业,每件作品都是团队的共同努力,李彧绰也不例外。他说,在团队里都是分工协作,主要精力是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只有完成自己的才能做出优秀的作品。在准备任务的时候,会遇到很多困难,主要还是自己一个人去克服,基本上没有人去帮你,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偶尔请老师来指点一下,提出建议,还是要自身的实力过硬才行。所以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学精,多听,多看,多问,多思考。他说,在新闻中心的时候学习了很多东西,这些资源对他的帮助很大,同一个事物还是要看个人是如何利用它,实现效益最大化。

李彧绰个人照
展望未来,三尺讲台
大三下学期已经来临,学姐学长们马上面临着人生的重大选择:就业还是考研。大学生就业日益困难,而2018年考研人数大幅增长,不论是就业还是考研都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李彧绰选择考研,他的目标是四川大学传播学的学术硕士,因为他特别喜欢成都。成都,天府之国,也许喜欢他的风景,也许是喜欢他的火锅,亦或者是风土人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喜欢的城市学习深造应该是一种不错的人生。他的未来规划是考研后当老师,因为他觉得当老师很好,主要是兴趣使然,一个人能随着自己的兴趣去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那么他一定很优秀。
“我总是无法让自己闲下来,总想要找点儿事儿来做。”李彧绰同学认为,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变得充实,是十分重要的。保持勤勉,是大学里最重要的品质。“新闻是杂家,我不敢让自己停止学习。”他始终觉得,在对一个方向充分擅长之前,是不可以停止学习的。新闻是杂家,要想做出点儿触动人心的东西,必须不断地走出去,汲取知识,少说,多做。这是李彧绰同学分享给我们的经验,希望每一个经贸学子都可以在大学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虽然未来是未知的,但要坚定自己选择的路。一定不要一味地听信别人的经验。结合自身情况分析,一旦开始,就一定要进行下去。总之,没有到不了的远方,只有,不愿出发的人。
最后,祝李彧绰同学前程似锦,学业有成,实现梦想,肆意人生。
【值班编辑:王嘉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