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画风绘时代之墙 以梦为马行自由之路——访艺术学院黄君辉副教授
时间:2016-06-06 17:12:57

(新闻中心记者 郝菲钒)


    【编者按】黄君辉,1973出生于河北省晋州市,河北师大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硕士、美国芝加哥康考迪亚大学访问学者。河北经贸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河北画院油画院研究员。

    主要个展:记忆之墙(北京 今日美术馆 2016),可能的风景:黄君辉的绘画、录像和装置艺术(石家庄美术馆2015),神仙会(芝加哥 青年艺术家画廊2013),事件剧(上海 山水传画廊2008)。

    主要群展及获奖:“从左岸到东麓”当代油画邀请展 (麓美术馆2016),全国首届综合材料双年展 (宁波美术馆2015),“燕赵之风”中国当代艺术家巴黎作品展(巴黎 诺曼底2015),首届全国水粉画大展 荣获“艺委会提名奖”(石家庄美术馆2015),“可见之诗”中国油画风景作品展(潍坊鲁台会展中心2014),第五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河北文化展(台北2013),“从这里出发”上海青年美术大展(上海明园美术馆2007),第21届“世界录象节”(阿姆斯特丹2004),中国长春国际雕塑展(长春国际雕塑公园 2003),中国画山水油画风景展荣获“佳作奖”(河北美术馆1998), 中国当代素描艺术展荣获“当代学院艺术奖 ”(中国美术馆1997)。


    出版发表收藏:出版策划《艺术名片2008》二十卷、《艺术家名片2009》二十卷,画集《记忆之墙》 、《旅痕集》 、《艺术家名片2008 黄君辉》 、《艺术家名片2009 黄君辉》 、《感悟造型》 、《中国当代美术百家——黄君辉作品选》,作品及论文散见于《中国油画》 、《中国美术》 、《美术报》 、《美术大观》 、《中国艺术》 、《东方艺术》 、《美术天地》 、《中华教育论坛》等,绘画及雕塑被澳门博物馆、河北美术馆、石家庄美术馆、石家庄当代美术馆、长春国际雕塑公园、美国康考迪亚大学及法国、台湾等地收藏。


黄老师的作品荣登《中国艺术》杂志封面



    黄君辉老师在石家庄的小巢文化创意区里有一间个人画室,近期他的《记忆之墙》个人画展所展出的作品就是在这间画室里完成的。很荣幸,记者对黄老师的采访也是在这间画室进行的。采访当天天气晴朗,黄老师与记者各搬了一把椅子,面对面地坐在画室门口的阴凉处,周围安静得只听得到悦耳的鸟叫声,就这样聊天似的开始了这次采访,如同黄老师的本人的风格和气质,对他的采访也颇具一份自由气息。

启创造思维 授学生以渔

    五岁的时候,黄老师开始自学画画,最初就是临摹的连环画范本,比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将等等。“那时候也没有专门绘画本,就在条格作业本的背面画。”黄老师回忆小时候的绘画经历时这样谈到。黄老师本科就读于河北师范大学,从小喜欢并坚持绘画的他自然选择了美术专业,并且在大三分专业时选择了油画,“因为油画的学习有助于提高造型能力,”这是黄老师选择油画的原因,也是他到目前为止一直坚持的艺术形式之一。除了油画,黄老师现在也比较偏爱综合材料这种艺术形式,理由是综合材料的绘画形式更自由,“所有可以想到的,感兴趣的材料都可以用来使用到作品中去表达一个主题,一个观念。”这是黄老师喜欢综合材料的原因,现在黄老师所教的综合材料课程已设为我校艺术学院的一门专业课程,成为大二年级美术生必学的一项内容。

    谈到其教学理念,黄老师一直坚持着“尊重每一个人的个性发展和喜好,给学生提供自由的发展空间,教给学生思考和创作的能力”的理念。对此,黄老师阐述到,艺术类教学和其他学科不太一样,不应该仅仅手把手教给学生技术、套路和模式。因此,黄老师特别强调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记者曾去过他的课堂,了解到黄老师的课堂形式很活泼,学生在教室内或教室外的楼道到中自由选择场地去完成自己综合材料的创作,完全不受教室的局限,尽量少的限制将更有助于学生灵感的激发。

    对其绘画创作和绘画教学的关系的处理,黄老师认为他的绘画创作与绘画教学没有任何矛盾,“我不把绘画教学看做是一份工作,它就是我的生活。”黄老师这样回答,绘画创作和绘画教学是他的生活,他的生活就是绘画,它们无比和谐地融为一体,黄老师陶醉其中,感受到的是无比的满足和幸福感,这也是他坚持做教师的原因。同时,黄老师补充到,“作为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尝试新的东西,随时随地地创造作品,可以和学生随时随地的互动,在其他行业没有这样的机会。”

    对于我校同学们的建议,黄老师提倡学生应该多读书,并且更加勤奋一些。“现在学生们看的书越来越少,视频的东西没有文字来的深刻。”黄老师很是支持当代学生对纸质书籍的阅读,具体来说,他建议学生在读书时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好一个大的方向,系统地来读。同时黄老师认为现代社会对年轻人的诱惑太多,“青春对他们是资本,总有挥霍完的时候。”黄老师这样感叹到。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青年人应当谨记。

绘抽象画风 引时代反思

    黄老师的创作观念是具有当代社会批评性的,“这是相对于唯美主义而言的,除了应有的美感之外,绘画作品也应当具有反思。”黄老师这样阐释他的创作观念,基于这样的创作观念,他选择抽象表现主义的绘画风格。关于抽象表现,著名油画家徐福厚先生曾这样解读:把视觉世界里的元素单独抽离出来重新组合,成为另外一个具有逻辑关系和不同精神氛围的种种图式。美国的德·库宁、赛·托姆布雷、西班牙的塔皮埃斯、德国的安塞姆·基弗等抽象表现派画家都是黄老师比较喜爱的艺术家。

    黄老师曾于2012年赴美国芝加哥康考迪亚大学做访问学者,这次访学之行他收获颇丰。他谈到,这次出国参观美国的各大美术馆,恰巧赶上一系列精彩展览,包括回顾展,展览汇集了现当代世界著名的美术作品,从中他得以欣赏到很多抽象表现大师的作品。同时,黄老师在国外也认识到了美国的一些绘画风格的领先性,他讲到:“当今中国的许多艺术形式、绘画风格在美国几十年前就曾尝试过,并且很多已经成为经典。在中国艺术界以写实的现实主义为主,主流之外如抽象表现主义风格受众较少,全国一样。”在这段学习经历使黄老师对抽象派绘画的理解更深入,也增加了他对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创作的信心,坚定了他对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创作的信念,促进绘画创作的转变和提升。

    艺术家的灵感就像水一样重要,是艺术的生命之源。黄老师的灵感大多来自于他读过的书籍和对童年生活的记忆。平时读文学书籍较多的黄老师对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词曲等等研究颇多,这在他的作品中就有所体现。黄老师的作品中包含很多中国的元素,这就受益于他读过的那些文学类书籍,如画作《祖国(或以梦为马)》其名字的来源就是海子的一首诗。他的其它油画作品也具有类似的意象,如马的形象在黄老师的在美国举办的名为“神仙会”的个人画展所展出的作品中就有很大程度的体现,马这个具有东方色彩的象征,传达了中国元素具有的意境和精神。同时,童年的记忆也给了黄老师很大的灵感,童年的经历会经常浮现在他的脑海,童年的某个印象会折射在他的作品中。


黄老师在《记忆之墙》个人画展现场


    近期黄老师的个人画展《记忆之墙》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圆满落幕,所陈列的作品中涵盖了几十年的个人和国家的记忆,“记忆很现实,可能幸福或者痛苦,而墙也有一定代表意义。《记忆之墙》系列表达了自身存在的一些矛盾之外,也反映了中西方经济政治上的一些问题。”这是黄老师对本次画展的名字的解释,墙意味着边界与保护,但也是对人类交流的而一种阻隔,是对自由在某种意义上的限制。“而艺术家解决不了这些问题,艺术家负责表达,去陈述乃至批判。”借助艺术家的作品,世人得以更清楚更全面地看到社会存在的问题,艺术家是推动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启发者。清华大学艺术学博士郝青松先生这样评价他的这次展览:“失忆时代与记忆之墙,事关当代艺术的缺失和构建,也是黄君辉在艺术中的着力之处。历史之墙已失忆,艺术之墙重建记忆,黄君辉确立起艺术创作的中心问题。黄君辉跋涉在同一方向的中国语境中,动物标本,生命已逝去,一排手榴弹,重现了尚未远去的革命战争,生态危机凸显,百年漫长的历史景观,堪称‘记忆之墙’。黄君辉硬生生地在漫长的白夜里建起一座座记忆之墙,颇具精神示范的意义。”

    除了近期的《记忆之墙》,黄老师曾经有大大小小无数的个展和联展,对于目前所取得各项成就,黄老师谦虚地谈到“没有什么成就”,“在路上吧,我一直在路上。”“每次做完一个展览,就像一次检阅,总是认为一些方面不到位,主要是作品精神表达方面,还有视觉冲击力及作品含量、画面技巧等方面。”黄老师认为自己从未达到自己心中要求的完美境界的高度,这跟年龄没有关系,这是他毕生所追求的目标。黄老师希望读者从自己的画中感到震撼,无论是在主题还是在技巧方面,都能感受到作品具有的爆发力与含量。一幅艺术作品生命力正是在此。

    著名油画家徐福厚先生曾这样评价黄老师:“毫无疑问,君辉属于一个对当代社会生活有着独立的思考和判断的,对当代中国人的生存状态有敏锐深刻的认识和揭示的画家,是以‘社会学的工作方式’在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艺术家。”


黄君辉近照


    生活中的黄老师热爱自由,不受约束,喜欢和朋友们聚会聊天,这是大多数艺术家们所具有的特质,更是一个人美好的生命状态。最后,祝愿黄老师的生活一直这样自由幸福着,而他自己继续像自由之鸟一样徜徉于艺术的天空,最终到达心中的高度!

【值班编辑:李婷婷】


版权所有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中心
Copyright ©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zhxww1022@126.com    联系电话:0311—87655719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 邮编:05006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