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记者 刘浩 赵雨濛)
编者按:陈贵民老师曾担任商学院商业企业管理教研室主任、工业企业管理教研室主任。由于贡献突出,陈老师在1990年荣获“河北省优秀教师”和“石家庄市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等称号。现在,陈老师在商学院应用经济教研室工作。
陈老师身体不是很好,今天能够抽出时间接受采访,这让我们感到十分荣幸;当我们按照约定时间到达约定的地点时,陈老师早已在那里等候,这又让我们十分感动。
学习上我不会放弃求知
记者(以下简称记):陈老师,您好!能给我们说说您的求学经历吗?
陈贵民(以下简称陈):高中毕业后,我在农村待了一年,又到邯郸热电厂工作了三年,在车间也担任过领导,在这三年中我经历了很多事情。实践可以激发一个人求学的愿望,我就是在那时对大学产生了强烈的渴望。
记:是什么机会让您步入了大学的校园呢?
陈:过去入学无门,想进大学也没有途径。恢复高考后,我决定参加高考。1978年,我二十二岁,我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复习了以前的知识,结果被录取了。通知书上写的是河北商业学校大专部,也就是我们学校的前身。我看到后很惊讶,一个中专学校怎么还有大专部?这让我对大学更加好奇。
记:进入大学后,您的学习生活是什么样的?
陈:当时,我学的专业是商业企业管理,现在从事的是应用经济学教学。那时候,上学主要靠自学,因为学生年龄普遍偏大,大家在经过社会的历练后都对知识充满了渴望,每个学生学习都很刻苦。大学四年,尽管学习条件很简陋,生活条件很艰苦,但也是我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1982年毕业后,我在社会上找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但是当时大学老师比较短缺,很多课程都需要老师开设和讲授,所以我就选择留校了。
记:如今,就业压力比较大,很多人会选择考研。那您当时没有考虑考研吗?
陈:我没有考研,但我去武汉大学进修了一年,还在北京大学进修了两个月。这两个学校的学习气氛都是非常好的,对我的影响也是终身的。
工作上我必须兢兢业业
记:河北经贸大学已经走过60个年头,您也一直在教育领域默默地工作着,是什么让您一直在教坛工作了几十年呢?
陈:我执教已经30多年,这最主要的还是源于我对职业的热爱。我常说,干一行爱一行,在热爱这个职业的同时努力形成自己的专业,术业有专攻,那么兴趣、特长也就自然培养出来了。
记:30多年来,您教过很多课程,有什么变化吗?
陈:在教学方面,我觉得内容在变、方法在变,但是根本变化不大。在学生方面,现在的学生和过去的学生相比,有些地方做得不是太好。现在的学生学习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考试,而过去的学生可不是完全为了考试而学习。我认为,现在学生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第一,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出现价值观不稳定的倾向;第二,学生头脑中没有建立起核心知识体系。核心知识体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比如会计专业中与会计、财务有关的经济分析,这些专业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核心知识体系;第三,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有待提高。没有核心知识体系就没有核心竞争力,两者是相互联系的。现在,年轻人读的书不少,听别人说的也不少,在网上看到的也不少,但是如果没有很好地形成核心知识体系,在社会上也就不会有强大的竞争力。
记:您的学生说您对他们十分关爱,而且您对大学生出现的问题分析的也很透彻。您是不是有很独特的教学方法?能不能和我们分享一下?
陈:要把学生培养成人才,这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一方面,教师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教师具有丰厚的知识底蕴和丰富的阅历,他们能够在各方面指导学生,但教师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改进教学管理;另一方面,班风和学风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班长、学习委员等班委都认真学习,遇到问题后积极讨论,那么,这个班级的学生也应该是不错的。
记:您现在既教本科生,也教研究生。您觉得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
陈:从听课率来讲,研究生的听课率比较高,我的研究生听课率都在90%以上,而且研究生回答问题的满意度也比较高。但是研究生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自我主动研究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在授课方面,研究生上课我主要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重在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研究意识;本科生上课则是更加注重打牢学科基础。
记:你认同“严师出高徒”这句话吗?
陈:我觉得“教不严,师之惰”这个道理是正确的。优秀、严格的教师和优良的班风,是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学生的。教师要善于表达知识,还要与学生分享知识和好的学习方法。也就是说,老师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记:那您的严格主要体现在哪里呢?
陈:首先,自我要求严格。我认为教师只有认真讲课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其次,对学生严格要求。对学生该表扬的时候就得表扬,该批评的时候就得批评,当然包括班委在内。我当班主任的时候,尽量做到班干部一年一选,这样,更多的学生可以得到锻炼。
科研上我不想单一狭隘
记:您在科研方面做出了很多成绩,曾两次获得社科联的三等奖,还发表过数十篇论文。你是怎么样定义“科研”这个词汇的呢?
陈:科研就是要提高自身的修养。我认为,大学的科研应该是这样的。一方面,围绕教学搞科研,争取做到科研要为教学服务;另一方面,围绕社会需要搞科研,这样才能学以致用。我为社会企业撰写的研究报告和咨询报告远多于发表过的科研论文,这些社会调研基础对战略学和竞争力研究的教学是很有帮助的。
记:刚刚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可谓是“五位一体”全方位的改革,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您是怎么看的呢?
陈:十八届三中全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是对我国三十多年来取得的成绩的总结,也是对现存问题的重新思考。比如产业过剩、贫富悬殊、贪污腐败、对政府不信任等,这些问题都交由新的领导班子来解决。全方位改革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改变,任务比较艰巨,但是我对新一届领导人还是充满信心的。
记:下节课您要去讲战略学的课程,您能简单的介绍一下这门课程吗?您能否从战略学的角度评价一下河北省的产业发展呢?
陈:战略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战略思维,战略思维可以使我们从全局、长远的角度看问题。其实,我们每天都在和战略学打交道。比如,大学毕业后选择考研还是工作呢,这就需要我们运用战略思维思考问题。现在,我们国家存在产业过剩的问题,这在某种程度上是由战略失误造成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环境污染,一旦江河湖泊被污染了,治理难度则是相当大的,工厂创造的利润可能都弥补不了治理费。这些都是战略学所关注的问题。
记:您写过一篇题为《京津冀一体化形势下河北省产业链发展研究》的科研报告,当时进行这项科研工作的背景是什么呢?
陈:通过与其他省份的产业研究进行对比,我们发现河北省的产业链是割裂的,相互之间并不联系,这样产业竞争力就不高。
记:您不仅对经济领域的问题有独到的见解,您还对社会领域的问题有很深的研究。您曾经接受采访,谈了你对医疗纠纷的看法。那就今年十月份温岭杀医案,您能谈谈自己的看法吗?
陈:医疗纠纷案件在中国的确存在,但也不能说那么严重。在某种程度上,是网络把医疗纠纷的局部现象扩大化了。说到底,医疗纠纷问题还是经济问题,医患双方在经济上会不可避免地产生问题。随着我国医疗制度的改革,这些问题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但是,我们必须提高医生的道德水准,医生要时刻牢记治病救人的宗旨。面对医患纠纷,患者要发挥理性思维,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生活中我不爱网络阅读
记:您在平时生活中有什么兴趣爱好吗?
陈:我喜欢读书,比如历史、军事、哲学之类的书。但我不喜欢在网上读书,因为现在是一个多元价值的时代,网络可以给我们提供各种观点,但如果读者没有足够的选择能力和思辨能力,那就不会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这对于个人价值观的形成是很不利的。所以,我还是喜欢传统的读书方式,一边读书、一边思考。
记:您这种独立思考的读书方式让我们受益匪浅,那您对广大学生还有其他的建议吗?
陈:首先,学生要追求真才实学,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应该掌握并支配网络,而不是受网络的支配。其次,“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学生要树立高瞻远瞩的胆识,要着眼于未来。
好好学习吧,你们有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能否将这些有利条件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就看你们自己的了。如果你是一个自立自强的人,那么成功一定属于你!
【责任编辑:杨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