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上午,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邀请石家庄日报编委李彦水在B教308教室开展专题讲座,讲座主题为“关于新闻采访与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新闻传播学相关专业60余名学生参加。

讲座现场
讲座伊始,李彦水着重强调了新闻敏感性的培养。他指出,捕捉优质新闻点需双管齐下:一是要每日关注国家大事,树立全局视野;二是要注重日常观察与积累,让新闻线索自然沉淀。针对企业或单位新闻报道的策划,需要先精准锁定工作主题,再围绕主题搭建提纲框架,既要理清板块划分,也要明晰板块内部的层次关系,确保报道逻辑清晰、重点突出。
谈及新闻写作,李彦水结合不同实例进行深入剖析。在消息写作方面,他以“温泉开业一周年”报道为例,点出“消息量不足、未抓亮点”的常见问题,提出“新闻是抓人的,副刊是留人的”这一观点,以此指出“突出新闻性”至关重要。在新闻通讯创作方面,他提炼出“选题重大、结构合理、内容丰富、语言顺畅”四大要点。此外,他以石家庄桥西公安分局警务站吕建江的报道为例,讲解人物通讯的写法,并通过分享自己追踪扣押轿车去向的采写经历来阐释事件通讯写作注意事项,让学生直观理解不同类型通讯的写作要点。

讲座现场
针对“文章开头难”的普遍困惑,李彦水表示,导语是新闻的“门面”,是吸引读者“点进去、留下来”的关键。他以《农民卞康全一家三代守护五条岭烈士墓70余载,收集836名烈士资料 替98名烈士找到亲人》这一优秀作品为例,提出优质导语需满足四大标准,一是简洁凝练,不拖泥带水;二是突出亮点,避免面面俱到;三是富有趣味,激发阅读兴趣;四是聚焦核心,抓取关键事实。此外,针对新闻写作中“缺乏真情实感”问题,他建议同学们夯实基础性工作,多研读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从中学习叙事逻辑与情感表达,提升稿件感染力。
讲座尾声,李彦水与现场学生进行积极互动,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细致解答,现场氛围热烈。
“财经记者面对面”系列讲座自2022年启动以来,每期邀请一名资深财经记者分享实战经验,是“部校共建”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新闻学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的阶段性成果之一。同时,该系列讲座积极响应学校“新财经”定位,旨在推动学生财经新闻综合素养与全媒体能力的全面提升。
李彦水,现任石家庄日报编委,高级编辑(正高级职称),石家庄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石家庄市管拔尖人才、河北省第四届“德业双优”新闻工作者、河北省优秀新闻工作者。拥有25年新闻工作经历,曾策划撰写上千篇重大新闻报道,两次夺得中国新闻奖,5次夺得河北新闻奖一等奖。(通讯员: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 王惠惠)
【责任编辑:张惠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