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序组织2025年国家课题申报工作和强化研究生导师工作规范,12月27日,工商管理学院于MBA一教室召开2025年国家级课题申报动员会暨研究生导师培训会。会议由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李桂荣教授主持,副院长石晓飞、35岁以下硕士研究生导师及学院青年博士教师参加会议。

李桂荣院长主持会议
李桂荣首先强调了国家级课题对于学校发展、学科建设以及教师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她表示,国家级课题不仅是衡量单位科研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推动学术创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学院高度重视国家级课题申报工作,将于近期组织基金项目申报专家辅导培训会,集中资源与精力开展课题论证活动。为进一步增强科研实力,学院将实施柔性引进外部专家策略。李院长就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推动学院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希望全体导师严把研究生培养质量关。要严格按照国家文件要求,聚焦研究生学术培养、技能培养、能力培养。二是要树立全局观念。在常态化评估机制下,全体导师要严把毕业论文质量关,研究生导师对维护学院整体利益和学位点稳定承担着重要责任。三是要不断提升培养创新人才的责任感。以“四有”好老师为准则,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做到政治素质过硬、师德师风高尚、业务能力精湛。

石晓飞副院长作研究生管理制度培训
石晓飞从学制要求、培养环节、论文考察、日常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学院关于研究生培养与管理的相关制度和要求,并对2025级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说明。他谈到,学制的合理安排有助于学生规划学习进度,保证研究时间;培养环节包括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和学术交流,多样化的培养方式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学术能力和创新精神;论文考察方面,强化论文质量,加强对学生论文的指导和监督;日常管理方面提倡制度化管理,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张羽飞博士分享课题评审体会
张羽飞博士从研究基础、选题依据、研究框架、研究内容和创新点五个方面,分享了她对当前课题评审标准和趋势的深刻体会。她表示,科研竞争日益激烈,评审标准已经从过去的广泛筛选转变为如今的优中选优。研究基础薄弱和关联性不足是许多课题未能通过评审的主要原因之一;选题依据必须充分,既要有现实意义也要有理论创新;研究思路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是评审中考量的关键因素,简单拼凑的研究框架已经不再符合大课题新时代的要求;研究内容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也至关重要,要求研究者能够提供详尽的操作手册级别的实施方案。她鼓励在座老师要高度重视每一次课题申报机会,勇于尝试新的研究领域和方法,全力以赴投入到研究中去,追求精益求精的成果。
李桂荣总结会议时强调,此次动员会和培训会是学院为提升科研水平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部署。希望通过这次会议,全体导师能够更加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使命,积极参与到国家级课题申报工作中来,并在今后的教学与科研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学术水平和指导能力。(供稿:工商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张惠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