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法学院邀请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委员,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国法律史学会执行会长聂鑫以“公私协力传统与中国近代福利国家的起源”为题作学术报告,报告由法学院教授高楠主持,70余名师生到场聆听。
聂鑫教授强调,古代慈善事业的经验对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次讲座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福利国家与公私协力的基本理论,阐明了虽然中外社会在福利方面具有差异性,但在公共福利领域采用公私协力模式、实现公办福利机构的社会化转型上有相通之处。第二部分讲述了古代中国的慈善事业主体,主要有政府、宗教团体与宗族。其中详细介绍了宗教团体设立的悲田养病坊和宗族设立的义庄等慈善事业的形成发展。第三部分阐述了明末以来的善会善堂与慈善事业国家化,指出明清慈善事业的长期支持者是中下层的士绅及普通商人。第四部分论述了近代中国的慈善组织,民间义赈组织与农村合作互助事业成为国家与社会合力救灾的新模式。
本次学术报告内容充实,拓展了与会师生的学术视野,使大家深入学习了中国慈善事业的起源发展以及其借鉴价值,对我校法学一流学科建设和培养高水平法律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供稿:法学院 王丽娜 宋鸽 摄影:王延彪)
高楠教授主持
聂鑫教授作学术报告
聂鑫教授作学术报告
【责任编辑:张惠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