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上午,文化与传播学院邀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编室主任编辑夏恩博,人民日报社海外版新媒体运营总监姚丽娜及人民日报社政治文化部团委书记史一棋在国际学术报告厅作“央媒记者面对面”讲座,文化与传播学院院长景义新主持,学院100余名学生参加。
讲座开始,景义新向学生们介绍了来自央媒的三位记者编辑的基本情况,并说明本次讲座是一个半开放式的自由交流会,希望同学们积极提问,学有所获。
夏恩博介绍了自己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工作内容,谈及目前媒体行业瞬息万变的业态环境,夏恩博表示在人工智能日益强大的背景下,媒体从业者的角色仍然不能被取代,因为媒体人最本质的能力是能够处理人与世界的关系,这是技术无法做到的。在人才素养方面,夏恩博认为“阅读很重要”,大学四年应该投入大量的时间去主动阅读,其次是写作,写作可以很好地锻炼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
姚丽娜回顾了自己从大学生活到现在的工作岗位的历程,强调了“走对圈子跟对人”的重要性,鼓励大家坚持新闻道路,在面对压力时学会自我治愈,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同时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建议同学们在大学阶段广泛阅读,坚持定期写作。
史一棋认为学新闻不能抱着只学习某种技能的心态,专业学习带来的是今后人生观的奠基和对世界的价值视角,新闻作为一门开放性的学科,是提供给大家一种沟通性的视角来看待世界。他表示,到新闻媒体工作是一种有趣的生活方式,每天都能接触到新鲜的事物,在工作中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选题去做。他建议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多关注各方面的事物,同时锻炼自己运用文字的能力。
现场提问环节,夏恩博回答了如何培养新闻底色的问题,他表示在感兴趣的领域长期关注,成为信息的采集者、传播者,新闻底色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史一棋就“报纸是否会消亡”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在未来几十年的时间里,报纸仍然有特定的受众,他们有对报纸的阅读需求,所以发展前景依然良好。姚丽娜回答了“新媒体如何更好地传达好中国声音”的问题,认为新媒体要根据平台属性适配不同的产品,传播内容的厚度比抢时效更重要。
讲座最后,景义新作总结,他表示,三位传媒业界资深的记者、编辑就央媒工作的日常、媒体变革的现状和新闻传播人才素质的培养等一系列问题做了专业的解读。半开放式的座谈交流,活跃了现场氛围,并且对加强文化与传播学院人才培养,促进文化与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三位资深记者的分享不仅解答了学生的疑惑,也对新闻传播专业学子的未来规划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讯员:文化与传播学院 王艳阳 冯瑞雪)
景义新主持
夏恩博发言
姚丽娜发言
史一棋发言
讲座现场
【责任编辑:张惠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