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记者 李曼婷 王锦华)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在浩荡的文山书海里,比眼神更能打动人心的便是书籍。或是文学小说或是诗词歌赋、或是哲学伦理或是艺术娱乐,总会有一本好书,会让你想与人分享。恰逢世界读书日,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留学生,我们虽然国别不同,但对于书籍的喜爱却并无差别。
为你,千千万万遍——《追风筝的人》
热爱运动也喜爱读书的留学生谢露(PRANAV SHRESTHA),他想要和我们分享的书是阿富汗斯坦作家Khaled Hosseini 的《追风筝的人》(The Kite Runner)。
这本曾连续两年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的长篇小说,以新写实的笔法,诉说着温情与残酷、美丽与苦难。它不仅展示了一个人的心灵成长史,也展示了一个民族的灵魂史,一个国家的苦难史。这部小说流畅自然,如同一条奔腾着人性激情的清澈河流,激荡着善恶的潜流,蕴含着阿富汗斯坦这个古老国家丰富的灵魂。人性的救赎,是现代人类面临的共同话题,也是这部小说的核心价值。
小说中最打动人的,无疑是哈桑的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这是一个孩子的忠诚和表白,他正直勇敢,用一生的实际行动来践行这句承诺。在他身上,有着人性的大善之美,无关民族和宗教。谢露说,读这本书会让人有所改变,会领悟到一种新的价值观和新的思想。
善恶一念——《The Pearl》
来自新西兰的可爱女孩儿李非非向我们分享了来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翰·斯坦贝克的作品《珍珠》(《The Pearl》)。
本篇小说发表于一九四七年,是根据墨西哥民间故事改写的,被誉为“美国在二战后文学创作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承袭了约翰·斯坦贝克的自然主义创作主题,把自然主义主题和寓言形式融于一体。一对贫穷的印第安年轻夫妻采到一颗稀世珍珠,他们由此产生了朴素、单纯的遐想,却勾起了城里各色人等的种种邪念,故事就这样展开。他们在迫害中奋起反抗,以抛掉珍珠来重新求得安宁与纯真。这篇故事寓意深刻,文笔优美,画面感很强,曾被改编成电影也是十分成功。那对夫妇自始至终对命运的抗争,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是令人难忘的。在这里,美与丑、善与恶的尖锐对比激起人们返璞归真的愿望。
吴柄周在看手表
沧桑长共此山河——《万岁前》
来自韩国的吴炳周是一个腼腆而可爱的大男孩儿,然而最初接触时的害羞紧张在聊到读书时完全改变了,对于读书,他滔滔不绝、能说惯道。他最喜爱读的是历史类书籍,对近现代史最为着迷。
他为我们推荐了一本韩国著名现代小说家廉想涉的代表作之一《万岁前》,该小说通过描写朝鲜留日学生李寅华在1918年从日本回首尔探亲旅途中的见闻,真实地反映了1919年朝鲜“三一运动”迁徙的社会风貌。这本书中现实的描写了殖民地的生活,描写了压迫之残酷与人民的落后。吴炳周说,那时的韩国和中国一样,处于被日本的殖民统治之下,而正是在此背景下,两国人民都走上了救亡图强的道路。他最仰慕的诗人名叫李箱,是韩国著名的现代主义诗人、小说家,被人称为“一代鬼才”。他的文学世界集中关注自我和内心,并运用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对潜意识世界进行探索,是韩国文学史上超现实主义文学的先驱。
他说他很喜欢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最近在读《孙子兵法》,还认为中国的四大名著是了解中国必看的。吴炳周说起汉语来已经很是流利,这应该也得益于他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吧。
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读书本是一种心灵的活动,能收获的亦是心灵的感悟。通过阅读,既可以扩充知识,又能修身养性。希望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我们一直与书籍相伴而行。
【值班编辑:宋依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