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记者 卢晓蕊 王淼)
伴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记者在留学生公寓见到了“精心打扮”过的阿杜。阿杜同记者一起来到了咖啡店,刚要进店时,阿杜突然停下了,转头笑对记者说:“中国不是说女士优先吗?你们先请。”“在中国,还有一句话叫‘来者是客’,既然你是客人,自然是你先请。”记者回答道。就这样,一头雾水的阿杜,被记者请进了咖啡店。

痛并快乐的汉语学习之旅
阿富汗的教育制度与中国大同小异,同样要经历高考。在阿富汗医科是最好的专业,其次是建筑学、法学、经济学,这些专业都要三百分以上的成绩。阿杜考取了仅次于以上专业的语言专业,就读于阿富汗的卡博尔大学孔子学院。据阿杜说,在阿富汗,他们很少有机会说汉语,而且大学的课程比较少,这导致他们不能充分练习汉语。阿杜愉快地告诉记者,来到中国之后,他练习汉语口语的机会增多了,这让他感到非常高兴。
阿杜是阿富汗哈扎拉族,母语是达利语(波斯语)。他坦言在学习汉语方面感到很吃力,尤其是汉语书写,他的手机里到目前还没有汉语输入法。当问到如何同中国人短信交流的时候,阿杜说,他只能使用英语输入法打成拼音的方式交流。孔子学院在阿富汗办学已有六七年,阿富汗政府支持民众学习汉语,而且阿杜本人也很喜欢中国,希望在完成一年的学业之后还可以多待一年。阿杜表示不管汉语有多难他都要学好,他希望可以交到更多的中国朋友来帮他学习汉语。
阿杜告诉记者,他来到河北经贸大学并不容易。在来中国之前需要先进行一次汉语水平考试(HSK),总共有八十多个同学参加了考试,只有十二个人获准可以来中国继续学习。在这十二个人当中,只有他自己一个人来到了河北省,其余的同学有的去了山西省,有的去了山东省。他希望有机会可以去看看他的同学们,告诉他们中国真的很好,中国的朋友真好。
换一种生活,换一种心情
阿杜是2014届留学生,于2014年9月9日来到中国。当记者问及初到石家庄的感受,阿杜几乎没有思考,“无聊”两个字脱口而出,在阿杜看来这里的生活有点无趣。记者问其原因,阿杜表情略带委屈,“我有一种很喜欢的运动,叫做Free Fight。我们去各国参加比赛,在一次比赛中我受了伤,医生叮嘱我两年之内不能再去进行这样激烈的运动。来到这里之后,我不知道该去干什么,也无法练习Free Fight。”
虽然初来乍到,因为对中国的不熟悉而感觉“无趣”,但他一直努力适应和融入新生活,现在阿杜已经“感觉良好”。当问及阿杜饮食情况的时候,阿杜说道,“中国的食物确实很吸引我,我很喜欢吃中国菜,在阿富汗我们经常吃kebab和面包,我在中国也吃过kebab,不过和我们阿富汗的不一样。我很喜欢吃中国的粽子,觉得这种食物很神奇。但是筷子这种东西我一直用得不熟练。”阿杜边说边和记者做拿筷子吃饭的动作。
阿杜说他希望可以在中国多呆一段时间,记者问他是准备留在中国了吗?阿杜摇摇头,“不是的,虽然我很喜欢中国,但是我还是要回到阿富汗的,那里有我的父母和兄弟姐妹。我的爸爸和叔叔都是教师,我也想要回去当一名教师,去教小朋友们数学。”
阿杜很配合地完成了采访,他热情邀请记者去阿富汗旅游,并主动要求担任导游一职。记者向阿杜表示了真诚的感谢,感谢这位热情地大男孩,也祝愿他在中国收获一段美好的记忆。
【值班编辑:部亚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