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记者 李云琪 周洋)
告别城市的喧嚣和忙碌,泡上一杯香气四溢的浓茶,捧着一本喜爱的书刊,或坐或躺,享受午后温暖的阳光,沉淀一颗浮躁的心,这就是韩国外教李东铁老师的生活方式。
李东铁,韩国人, 1995年远赴中国求学,200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取得国际政治博士学位,之后回国。2012年他重返中国,现任教于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思而后行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他乐于和学生进行交流。相对于美国大学宽进严出的教育模式,他觉得:“中国的大学生过得太轻松了。”他倡导学校应严格改革学分制度,遵循未达到一定的要求,就不能拿到相应的学分,进而不能毕业的原则。他认为这种硬性措施,有利于逐步剔除学生懒散敷衍的思想,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针对考试临时抱佛脚的现象,他笑道:“一旦出了大学,你们就会发现:社会上有很多没有答案的问题,遇到这种情况,你们就要学会自己处理。”中国学生往往过分在意答案是什么,却不注重寻找答案的过程,动机性太强,则导致他们无法享受追寻成功的喜悦。
行而后得
为了帮助学生们摆脱思维模式的禁锢,李东铁老师发起了一种新型的授课方式:他鼓励学生们自选课题,思考问题何在,然后再去寻找答案。但由于师生时间的不同步,有些学生不善于主动和老师进行沟通,加之学校教学资源有限而学生数量又过多,因而老师并不能人人兼顾。他认为解决这个问题须从学生本身入手:学生要克服羞于表达的困难,学会自主思考问题,并积极地和老师进行交流,从大一开始就积极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如今,这种授课方式已经较为成熟,配合现今开展的“大手牵小手活动”,有效的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激发同学们思考的主动性。
得而后成
谈及毕业后的去向建议,李东铁老师表示:大学毕业之后无非就是三种选择,一是找工作,二是考研(包括本国考研和出国留学),三是在家待着。如果直接去找工作,李东铁老师建议:“首先要明确目标,然后再按照公司的要求来全副武装。”不懒散不懈怠,为之付出辛勤汗水,本科生也是很有可能进入到自己喜欢的行业的;针对出国留学,他一再表示:“留学与否倒是次要,重要的是思考如何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现在某些中国留学生,抱着学习语言的心态,在国外专修几年却疏忽了专业知识,导致面试时即便能够听懂问题,也无法做出正确解答,因而不能被心仪的公司选聘上。所以留学期间,专业知识与语言兼修缺一不可。
李东铁老师对经贸有很深的的感情,对经贸学子寄望深厚,他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中国现在是个高等人才发展的国家。你们都要努力!愿莘莘学子学有所成、志展鹏飞!”
主人公李东铁老师
【值班编辑:高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