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的中国妈妈
时间:2013-05-09 16:06:10
(新闻中心记者:褚飞亚 邓欣)

    小时候,我们在妈妈的怀抱中咿呀学语;长大后,我们在母亲的叮咛下走向远方。有妈妈的地方有家,有家的地方永远温暖明亮。经贸大学的留学生们漂洋过海、跋山涉水来到陌生的地方求学,但他们在这个陌生的地方也有家,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好妈妈——留学生班主任李淑媛老师。处于知天命之年的李老师是国际教育学院教师,为人简朴温和,待人有礼。即使是对于我们这些年轻的小辈都是很有礼貌和体现修养,她从事教育事业几十年,有着丰富的教育经验,自2011年起带外国留学生。目前李老师是四十余名留学生的班主任。

    年过半百的李老师头发大部分已经花白,眼里透着慈祥的光,像妈妈一样的温暖。她尽心尽力打点留学生生活的大小巨细,丝毫不怠慢。为了方便留学生的日常起居,李老师把办公室设在留学生公寓一楼,留学生每次有事,大多用蹩脚的汉语告诉李老师,因为语言不通,有时候了解一件简单的事要费很大的劲儿。有一次假期期间,为了帮助留学生解决维修损坏的电话和网线,她多次奔走联系有关人员,经过好几天的折腾,终于解决了问题。别看这些只是小事,解决起来其实一点儿也不容易,而且类似这些麻烦的“小事”还经常发生。“以前我一个人带中国学生六个班都不觉得累,现在一个留学生班都能让人觉得十分辛苦劳心劳力!”但李老师不辞劳苦,认认真真地为留学生办事,让留学生能够安心学习、顺利毕业。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啊,做事就是一个认真!无论怎么样都要把事情干好,这就是我们那个年代人的特点。”正是这种认真勤恳的态度,李老师得到留学生的认可和信任,他们信任她、依赖她,真真正正地把她当做一个妈妈来看待。

    2013年的新年,回想这个时候我们正在家里吃着团圆饭,陪伴家人一起看烟花炮竹,享受着团圆的幸福。但是一部分留学生仍还在已经人走楼空的校园里学习。按道理说李老师已经放假回家享天伦之乐,但李老师不忍留学生们自己在宿舍过年,放弃了回家探望年近90高龄的父母的机会,身怀重病的她买了包饺子的材料,组织留学生一起学习包饺子过大年。“我那个时候很难受,整日整日地咳嗽,什么药都吃过了,但还是咳了三个多月也没有好转。”李老师说道。直到石家庄的雾霾天气渐渐消失,李老师的病才慢慢好了起来。留学生们有来自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尼泊尔、韩国、尼日利亚、泰国、喀麦隆、赞比亚等国家,在李老师无私慷慨的行为的感召下,前几天四川雅安芦山地震时,留学生们当场纷纷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对中国受灾群众这种深情厚谊让李老师十分感动,“虽然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留学生们积极踊跃奉献爱心,那个时候真的很让人感动,这是一件让人永生难忘的事。”

    李老师对留学生的关心不仅仅体现在生活上,更体现在学习交流上。为了扩展留学生的知识,丰富留学生课外知识,国际教育学院组织中国文化体验活动,经常由李老师带队留学生到各地学习中国文化,充当讲解员的角色,如学习茶艺、书法、包粽子,去赵州桥、西柏坡参观学习中国的古今历史名胜等。前不久他们还去了吴桥杂技大世界,看中国传统民间艺术表演和杂技、魔术表演,留学生看过后都称赞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吴桥师傅们的“绝活”深深打动他们的心,尤其是鬼手王保合、吹破天、铁砂掌等,更是让留学生印象深刻、叹为观止。通过组织留学生参加这些活动,不仅仅扩展了留学生的课外知识,更加深了留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理解认知,传播了中国文化。 

    因为李老师和留学生相处的时间很长,李老师了解留学生的心理,尊重他们,并不会像有些人一样对不同人种戴有色眼镜,留学生有困难和心事的时候都找李老师。这种用时间和诚信建立起来的信赖不是一朝一夕的,其中不仅包含了李老师的处事认真、待人真诚,更加体现了她的耐心和关怀。如果她不是一心一意为留学生,留学生又怎么会如此真情地称李老师为“妈妈”呢?说到情到深处之时,留学生们都会和李老师表白道:“你是我们的好妈妈,我们尊重您,愿意把心里话都向您诉说!”

    李老师已是花甲之年,但她仍然坚守自己的岗位,认真负责,一个人管理着所有留学生生活巨细,四十余人的重担都在她肩上。希望这位慈祥的老师永远健康,永远是不同肤色留学生的好妈妈!(图片由本人提供)


(右2为李淑媛老师)


版权所有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中心
Copyright ©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zhxww1022@126.com    联系电话:0311—87655719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 邮编:05006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