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负壮气,奋烈当有时——留学生谈人生理想访记
时间:2019-10-30 16:12:19

新闻中心记者 康春然 赵妍

 

“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托尔斯泰

 

人生犹如汪洋大海中的一艘艘船只,而理想就是指引方向的航标,有了它便不会迷茫,有了它才有了奋进的动力。

 

又到了一年一度开学季,一批批来自天涯海角的莘莘学子勇敢地选择离开自己的祖国,怀揣着自己的理想漂洋过海出国求学,来到了河北经贸大学。新的学期开始,留学生们以理想为伴,踏入自己理想的校园。那么,他们都有着怎样的理想与计划呢?接下来记者就带领大家去了解一下。

 

那布(Abdullah Noori),23岁,来自巴基斯坦的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有2个哥哥,2个姐姐和支持他的父母。他的家中多人经商并长期往来于中国与巴基斯坦。由于家庭的熏陶和中巴友好合作的不断深入,当问及他的理想时,他很开心地说作为一名主修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自己想成为像他父亲一样成功的商人往来于中巴之间,丰富两国人民的物质生活。他爽朗的笑容与坚定的眼神,透露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虽然来中国只有8个月,但他为梦想时刻准备着:他从不喝酒,偶尔抽烟,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因此即便是到了异国他乡身体也非常健康,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他去过义乌,琳琅满目的商品开阔了他的视野;去过广州、北京,带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丰富了他的阅历。他准备以三至四年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那布是一个勇敢的人。他在此之前对中国没有任何了解就来到这异国他乡。他对记者坦言:“刚来的时候我连‘你好’这样简单的中文都不会说,买不了菜饭,想要去哪里因为语言不通无法向当地的人询问,最后我甚至被带到警察局去寻求帮助。那次经历使我非常受伤,有些小小的挫败感。从那时起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中文,现在我已经完成5个月的学习了。”那布是一个很坚定的人。第一次来到中国,生活和学习上难免会遇到很多问题,但他积极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记者问他:“如果由于种种原因很难实现自己的理想,你还会继续坚持吗?”“当然会坚持。”他毫不犹豫地回答。

 

小月(Whiteford s chitalu),23岁,来自美国的一个四口之家,堂兄与他同在我校学习,父亲是广播工程方面的工作者。因为热爱土木工程,他的理想就是开一家土木工程公司。虽然来到中国只有短短一个月,他却有着长远的眼光:为了给实现理想提供更多的机会,他学习经济学、商业的一些基本理论;他对目前世界的发展趋势有着深刻的认识——“会努力学习汉语,因为现在汉语很普及,就像英语一样。”他说,“并且以后还会参加汉语水平等级考试(HSK)。”他热情阳光,“特别喜欢hip hop和篮球。”即便对这里不熟悉也并不影响他那颗热爱旅行的心。他对生活中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对理想常怀自信。当记者问及为什么要来中国时,他回答说:“我对中国人和中国人在做什么感到好奇,所以就来了。”“你认为可以在这里实现自己的梦想吗?”记者问,“只要我聚精会神,我就能。”他信心十足地回答。并且家人也是他实现梦想的坚强后盾。“对于我想做的事情,我的家人一直都支持我。”所以二至三年的准备时间对他来说并不算短。

 

小月很喜欢中国,这一次中国之旅彻底改变了他对中国的印象,使他对中国有了更加全面和客观的认识。记者问:“你来之前了解过中国吗?”“没有了解多少。”他回答。“那你来了之后对中国有什么新的印象和发现吗?”“是的,有一些新的,”他说,“中国人很热心善良,尽管有些人还是很害羞。”“你的中文名字代表着月亮,很美的名字哦,是自己取的吗?”记者问。“不是,是我的中文老师取的,代表着月亮吗?那还真是个好名字呢。”小月很高兴地说。

 

留学生Whiteford S Chitalu和记者合影

 

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为了传播中华文化,也为了给外国友人提供一个更好的了解和学习中华文化的平台,我们在世界各地设立了孔子学院。这不,来自赞比亚孔子学院的Rich Buddy(张强)便将他的理想与中赞两国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Rich Buddy(张强),来自赞比亚的一个五口之家,曾在赞比亚的孔子学院系统地学习过中文,来到这里则是继续进修。他是一个有着大胸襟、大格局的人。“为什么想学习中文呢?”记者问。“因为学好中文可以加强与中国人民的交流,从而加强中赞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他说。“那你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呢?”记者问。“我想成为一名驻外大使,为推动中赞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他认真地说道。“是什么促使你想成为一名驻外大使的呢?”记者问。“是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对中国发展态势的惊叹,对自己祖国的热爱。”我们中国人民近年来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的梦,中国梦”,将自己的梦想与国家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张强也是,他的心中装的不仅是他自己,更有他的的国家。他深知近几年的国际发展态势,毅然迈出自己坚定的步伐,将自己的未来与自己祖国的发展紧密相连。

 

张强是一个阳光向上的大男孩,喜欢踢足球,喜欢在绿茵地上挥洒自己青春的汗水,可以看出他是乐观的,总以灿烂的微笑面对生活,他的笑容很打动人心。同样,在为梦想奋进的道路上他也从不惧怕艰辛。“刚开始学中文的时候会不会觉得很难?”记者问。“比起英语来确实有点难。”“那你是如何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的呢?”“多加练习,主动寻求帮助。汉语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只要肯努力学就很简单。”他笑着回答。因为有着坚持不懈的精神,所以尽管才来中国短短一个月,他的中文已经说得很不错了,从而为他在中国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你打算为自己的梦想做多长时间的准备呢?”记者问。“从现在开始大概需要5年的时间。”5年的时间并不算长,但因为他有端正的态度和努力的精神,所以尽管只有5年,对他来说也完全足够了。张强真的很喜欢中国,“你家人支持你来到中国吗?”记者问。说到这个,他很兴奋地回答:“当然了,他们非常支持。”“那你希望你的家人来中国吗?”“如果可以的话,我当然希望他们能来。”他坚定地说道。

 

理想不分国界,不分人种。留学生自远方而来,带着理想,不畏艰辛。无论是那布,小月还是张强,之前都没有来过中国,都对中国没什么了解,根本不清楚自己将要到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但他们还是克服了自己的胆怯与不安来到了中国,是勇气,也是磨砺,更是对自己梦想的坚定。“中国人很友好,很乐于助人。”那布说;“中国人很友好,很勤奋,很求知。”小月说。“中国人很热心,很善良。”张强说。他们认为中国为他们提供了很多的机会,是一个很好的,能够让他们实现理想的平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他们有着勇气与毅力,因此不惧怕路上的阻碍。同时,他们都希望能够交到很多这样的中国朋友,和他们一起为了梦想而努力奋斗。

 

苏格拉底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希望友善勇敢的那布,热情幽默的小月和阳光向上的张强能够在自己理想的道路上一帆风顺,越走越远,也希望留学生们都能够坚持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始终快乐相伴。“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为理想奋斗的他们永远是最棒的,希望他们能够不忘初心,永远坚定。

 

少年永负壮气,奋烈自当有时!

 

【责任编辑:孙雨蝶】


版权所有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中心
Copyright ©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zhxww1022@126.com    联系电话:0311—87655719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 邮编:05006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