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记者 高鑫玥)
盼望着,盼望着,端午到了。
提起端午节,大家或许会想到放假,想到传统文化,想到粽子。相传战国时期屈原投江后,人们将这天叫做端午以此来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在过去,每逢端午,人们都会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放纸鸢等等,好生热闹;那么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家又是怎样去看待端午节的呢?
笔者询问了一位大三的同学,想知道他眼中的端午是什么样的呢。他表示:“虽然现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人们可能不再有过去那般过节的喜悦,但是端午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它背后其实还是代表了很多东西的,比如大家还是会想到吃粽子,有的地方还是会举办赛龙舟比赛,所以说文化是丢弃不了的。”
确实,虽然我们经济水平提高了,文化也更加多元化,节日里特有的美食在平时我们也可以轻松的尝试到。但是端午并没有被人们遗忘,没有被新一代青年遗忘,它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是我们不可割舍不能淡忘的一部分。
一位大一的学生告诉笔者,提起端午可能最先想到的就是放假,可以回家吃粽子。作为时代的“小鲜肉”,大学生反而渴望融入到传统节日的氛围中去。
比起过去,节日的“味道”确实淡了很多,这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端节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本身是不应该被遗忘的,我们应该了解并且熟知传统文化。笔者认为,学校或者社会,在端午节时期可以举办小活动,比如知识竞赛等,深化大学生对端午节的认识。
【值班编辑:蔡家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