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双十一”中的消费心理
时间:2018-11-20 09:54:42

(新闻中心记者 张文薇)

    “双十一”指的就是每年的11月11日,也就是所谓的光棍节。在这一天促销的本意是让单身的人在这一天进行购物来满足一些心理需求或者安慰,而商家选择在这一天促销,能让单身的消费者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商品,其本身可算作一种商家对购物者的心理安慰。然而,随着“双十一”的不断演变和发展,这种促销的初衷已经被逐渐淡化,逐渐演变为了一种商家集中促销的商业模式。

    从本质上而言,“双十一”促销同“五一”“十一”等类似节日期间的促销并没有本质区别,然而之所以“双十一”会成为商家促销力度最大、网购消费最多的黄金时期,其主要原因在于商家对于这一消费行为的集体认同。也就是说,“双十一”之所以从一个既没有历史背景又没有文化底蕴的、只是因为其日期中包含“四个一”而被称为“光棍节”的普通日子,演变为一个全民狂欢的购物日,主要因素在于商家之间会约定俗成的在这一时期进行全年促销力度最大的商业活动,把主要优惠都放在这一时期所造成的。这样一来也就使得购物者会集中在这一时期进行网购。据统计,今年“双十一”仅仅2分05秒营业额就破了100亿,那么究竟是怎样的消费心理,使得“双十一”达到了如此的“丰功伟绩”呢?

    首先,是消费者的求实心理。所谓的求实心理指的就是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不再仅仅为了满足自己的购物需求,而是更加看重价格、质量、售后服务等因素。而“双十一”将这种因素最大程度地放在了消费者的眼前,消费者主动参与“双十一”的购物活动,在购物中获得实惠,在参与促销过程中不自觉的进行比价,最终购买性价比较高的商品。

    其次,是消费者对于促销力度的认同。消费者在“双十一”期间购买该商品的时候比平时获得了实惠,因此才会在这一时期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但是,这种观点有时也会产生一定的盲目性,为了满足一定的价格减去多少钱的优惠活动,有时会购买自己本不需要的产品,从而进行盲目的消费。

    最后,是消费者的趋同心理。在 “双十一”狂欢中, 有一部分人是不认可商家的优惠促销活动的,但由于周围大部分人对“双十一”活动的热衷参与,他们出于趋同心理也参与到购物中来。消费者在“双十一”进行购物在很大程度上并非处于生活需要,而是基于对“双十一”网购促销活动的主动参与的趋同消费心理。

    总之,“双十一”的发展有利有弊,作为大学生,我们对于消费要量力而行,切不可因为一时的消费愉悦而盲目跟风、过度消费,在“双十一”面前要学会取舍,养成良好的金钱观与消费观。

【值班编辑:朱雪雅】


版权所有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中心
Copyright ©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zhxww1022@126.com    联系电话:0311—87655719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 邮编:05006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