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记者 刘立峰)
9月24日,一年一度金秋季,又是中秋月圆时,全国上下各家各户均于此夜或团圆或遥寄相思。佳节离不开美食,今年月饼的花样,由过去的五仁、枣泥等传统月饼,逐渐发展为如今冰皮月饼、糕点月饼、网红猪肥肠、宫爆鸡丁等新奇月饼。月饼的内涵由最开始全家分一个月饼,同求团圆吉祥之意,到如今过节互赠月饼,互道祝福。月饼本身摇身一变,味道奇特,样式百态,发展迅速,月饼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也各不相同。
近来上海网红月饼店门口排起长长队伍,人们买几个月饼,要排一个小时左右的长队。采访起长队中的人时,有人表示,这样排队虽然有些浪费时间,不过买回去给大人吃,能敬孝心,给小孩吃也乐意吃,值得。中秋节前一个星期,各超市各糕点店,都开始售卖各种各样的、各种价位的月饼,月饼摊前来人不断,其中不乏大学生,那么月饼在大学生的心理是什么地位呢?月饼是不是应该出现所谓网红的各种奇奇怪怪的味道呢?
在采访一些河北经贸大学的学生以后,我们大致了解到大多数学生虽然内心渴望家人团聚,但因为各种原因例如回家路途太长而不能回家。吃月饼也并不是大学生心目中中秋节必做的一件事,有些人不爱吃甚至从未在中秋吃过月饼。虽然同学间也相互送月饼,但大都拒绝高档月饼,认为心意到了即可,五元以下的价位最受大家欢迎。大家对于网红月饼态度不一,有的同学认为奇怪的味道难以下咽,且不实用,也有的同学认为网红月饼充满创意,很乐意亲自尝尝或送给朋友。
2017届文化与传播学生熊伟庆就表示,自己就不爱吃月饼,月饼太甜,自己不喜欢吃甜食,相比吃月饼更注重于家人和爱的人在一起,月饼馅更偏爱五仁这种传统味道,不会尝试奇特味道的月饼。中秋节虽然没跟家里人团聚,不过国庆假期打算回家。
月饼又称胡饼、官饼、小饼、团圆饼等,唐朝时月饼初见记载。到了,明代月饼才成为中秋节正式的应节食品。按照习俗,吃月饼时要将象征圆月的大团圆月饼,按人切块每人一份。现今月饼文化与中秋文化虽然逐渐走上了意识淡化的道路,不过印刻在中国人心中的团结团聚,家庭观念、家国观念永不消失,历久弥新。
【值班编辑:朱雪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