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记者 王雨 张元元 庞杨蕊)
九月,夏天的气息渐渐弱了下去,池塘里的荷花还三三两两地开着,校园里的草木也依旧青葱着,只是,新生们还没来得及“瞧一瞧、看一看”,军训就这么迫不及待地开始了。
作为开学第一课的经典,军训对新生来说并不陌生,新生个个意气风发,志气满满,自然是做好了不说苦累、誓与军训一比高下的准备。
毕业典礼的结束就正式宣告了军训生活的开始,传说中的“开学噩梦”也顺其自然地成为了现实。来不及体验大学的新鲜刺激,来不及整理自己的离愁别绪,甚至来不及有自己的心情,只是军训,就足以把大家的分散的精神集中起来,就像突然之间成为了一个大家族里的人,一个不属于自己的人。新生在采访中表示,“在我们穿上统一的军训服时,我们成了同志,当我们在一起'一二一'时,我们都是战友”。
“立正、稍息、齐步走、一二一……”教官喊得响亮,学生走得铿锵。操场、轮滑场、图书馆前、教学楼前,一排排整齐的队伍,一阵阵响亮的口号,青春的脸上挂着汗珠,坚定的眼神更显清澈,这新鲜的一切不禁让高年级的“老生”感叹一句“年轻真好”。

记者采访休息时的同学
军训,总是不乏“左右不分”的人,总是免不了被教官喊“排面!排面!”,还有人感叹,“参加了军训才发现我原来不会走路”。休息时的新生互相开着玩笑,唱歌跳舞,讲笑话,或活泼可爱,或幽默风趣,展现自己独特的个性,而这仅限于休息的空当。教官的哨声一响,学生马上得换上严肃的面孔,爱笑的孩子因此总是多一项任务-----管理好自己的面部肌肉。“训练不是玩笑,训练就是训练,该严肃的时候马虎不得”。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做应该做的事,是军训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成为了学生对自己的要求。
“军训苦,军训更酷”。军训进行了一段时间,新生对自己的表现也感到惊讶。有人曾担心自己会不自觉地将懒散、娇气的习惯带到训练中去,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为一个人的失误可能会耽误整个集体的训练,“向优秀看齐”、“绝不拖后腿”已成为了大家的共识,所有的人都在努力,自己更没有理由懈怠了。相对于以前的军训,大学军训内容丰富,训练节奏加快,对学生的要求更加规范严格,这也正是学生所希望的。“看了9月3日的北京大阅兵,我们的训练再苦也不为过,高标准有严要求,严要求出精产品。”新生笑称他们是“累并快乐着”,带着酷酷的心情参加训练,自然也不觉得苦了。
同学们说起教官,总是“帅”字当头,帅在有颜不任性。学生称教官多才多艺,能文能武,拉歌打拳,都不在话下,走得是偶像派加实力派路线。一身军装,一只口哨,一个小喇叭,关于教官的话题总是活跃在新生群里,但真正让教官“帅”起来的是他们的军人气质和教官精神。十几天的军训生活让新生看到了教官强烈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意识,“做事就是要争第一,为自己争,为集体争,全心全意,不遗余力”。这成为了教官的标签,也成了新生追求的目标。教官平时的训练强度和难度比军训大得多,但他们也懂得照顾新生,注意了解学生的情况,通过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组织活泼多样的活动,“寓练于乐”,保证任务完成得漂亮。“能找到生活支点的人是智慧的”,找到充满正能量的偶像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不失为军训的又一笔财富。

记者采访辅导员老师
在新生眼中,军训场上有三道风景线:“累并快乐着”的同学、“有颜不任性”的教官,还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辅导员老师。军训十几天,场上总有辅导员老师的身影,他们有时忙着为学生答疑解困,有时为学生发放防暑药品,有时只是静静地陪伴。学生表示,这让他们有受重视的感觉,也让自己的训练更有动力,即使偶尔心有懈怠,却因不愿让老师失望继续坚持着。终于等到了教师节,心怀感激的同学们都为老师送上了真诚的祝福。
受访辅导员表示,“军训是新生上的第一节课,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他们保驾护航。新生多远离家乡,来到陌生的环境,彼此之间都不熟悉,能依靠的就是老师了。”因为班里学生较多,各自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适应能力和个性特征都不相同,辅导员老师更要主动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联系,积极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军训和以后的大学生活,工作量要比平时大很多,但同学们的真诚和努力让老师感到“一切都是值得的”。
整个军训期间,大家都在努力不掉队,场上学生挥洒汗水,场下同学也不遗余力。没有学生因为苦和累找老师请假,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训练的同学也组成了“后勤服务小组”,为训练的同学打水、管理物品、发放药品等。因为军训,同学们快速组建起了一个大家,并都在为这个大家做着自己的贡献,他们用行动诠释着集体、团队、荣誉,难怪老师们也想对他们一声感谢,说一声加油了。
军训结束了,军训精神当继续前行。军训是大学的开始,也只是一个开始,大学生活还有很长,留下回忆的不只是军训这件事,更是军训练就的坚毅和坚持。九月,离别的感伤还未散尽,相逢的喜悦已经到来,也许来不及郑重地道一场别,那便在来得及的时候真诚地说一声再见,道一声你好!
再见,军训!你好,大学!(摄影:谷旺)
【值班编辑:席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