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记者:李晓丹)
随着高考成绩的出炉,高考这段艰辛的旅途也将走向终点,全国约942万考生悬着的心也终于可以稍稍放松下。尽管现在有很多声音表示高考不那么重要,高考结果并不能代表什么,但是综合了众多人喜怒哀乐的高考也还是牵动着万千话题。高考,不仅是让学生压力山大的考试,更是包含了众多故事的集合体,高考让人关注的不仅是成绩,其中的故事更让人动容。
南京83岁白发老翁、“高考狂人”汪侠12次参加高考、石家庄赵县66岁老人张文义自学十年终于走进高考考场。自恢复高考来,“高考狂人”并不少见,他们一方面是希望通过考试改变命运,同时,在不断的坚持和努力之后,考试已超越了单纯的现实,成为了一种追求。“人都有点理想,希望你们也能理解我”。面对记者,汪侠老人坦诚地道出自己的“高考理想”。从当前的角度来看,用十几年的时间去准备考试或许显得有些得不偿失,但当高考不再是他们生活的工具,不再是为“颜如玉”、“黄金屋”时,勇敢追求的勇气、坚持不懈的毅力足以让我们对其致以敬意。除了这些“高龄考生”,无臂考生、患病考生等一批在身体素质处于劣势的考生同样也交出了完美的答卷。他们不必进入令人艳羡的高等学府,也不必非得摘得县、省状元桂冠,高考路上留下的点滴汗水和泪水又哪里是我们能够感受的。对于行走在高考路上的每一位行人来说,高考考场从来不是终点,却是人生选择的重要中转站,有关梦想与现实,有关放弃与坚持。幸运的人会在高考考场上逐渐走向圆满,不幸的人也不会在考场上止步不前,这就是高考的珍贵之处,支撑和鼓励着人们直面生活的挫折,继续勇敢向前。参加高考的考生多为十几岁的孩子,他们被灌输着“高考决定论”,“数年拼搏,在此一役”, 承担着其父母亲人师长家族满满的期望,在还未真正理解压力的时候就得不自觉承担起压力,懂得先苦后甜,懂得不抛弃不放弃。高中时代的他们本是意气风发,渴望着指点江山,但无奈有高考挡路,总是被划定各种标准,被一次又一次否定和纠错。很多时候,我们都应该向那个时候的学生学习,学习着不那么急躁,不那么自以为是。
高考,比拼的不只是成绩。尽管其间仍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我们不能忘了它带给人的能量。随着时间的推移,2015年高考尘埃已落定,高考精神却深植在考生心里,这无疑是值得骄傲和纪念的。
【值班编辑:景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