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互联网+教育
时间:2015-06-11 15:24:29

(新闻中心记者 张元元)


    中国1995年引进互联网,仅十几年时间,互联网便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深刻着影响人们衣食住行。“互联网潮流滚滚向前,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一时间成为了众多领域的发展理念。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互联网+”时代,教育也顺理成章地加入了互联网行列。

    一方面,“互联网+”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则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育问题上,不可避免地要提到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育变革,借助国家和地区的硬件设施对教师进行课程、教学等方面的培训,是互联网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教育中,学生和教师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增强,学生通过网络向教师提问,对教师进行评价,教师则通过网络向学生展示更丰富的内容,接收学生的反馈。在课堂教育中,教师使用PPT、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使得课堂内容大大增加,学生可以调动视觉、听觉、感觉来更加直观形象地认识所学知识,也因此获得更深刻的理解。但一些教师对此也表现出担忧。一方面,教师对技术运用不够熟悉,教学形式的改变势必影响教师的教学思路;另一方面,学生在接收教师所传达信息时会出现偏差。学生在大量的信息中难以找到重点,也没有能力掌握大量细节,这就造成了教育效率的降低。因此,当前“互联网+”教育尚未成熟的情况下,教育要充分结合黑板和屏幕,才能达到更好的教育目标。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互联网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使移动学习、实时学习成为了现实。“幕客”“微课堂”“网络课堂”“网易公开课”“百度传课”等在线教育形式不断涌现,极大地丰富了教育资源,除去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内容,学生一般只需要网上注册账号、下载相关学习软件或者直接点开相关链接即可获得免费资源。网络教育中,学生能够做到重复学习、随时学习、随处学习,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这一方面扩大着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一方面也冲击着信息分布不均衡的教育现状。

    互联网提供给所有人平等的信息,但在知识获取方面仍存在巨大差异,主要体现在互联网信息选择的“善”与“不善”上。许多学生在没有老师规定的硬性任务时,多是用网络来看视频,玩游戏或上社交网站,这样的网络利用就与提高教育水平的目标相差甚远了。“互联网+时代”,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互联网+”教育是互联网业务的扩大,而要真正求得教育的发展还是要将教育作为主体,避免使教育成为网络的附庸。互联网追求效率,教育追求质量。教育不能固守传统,也不能肤浅理解为信息的累积。因此,我们要明确在线教育只是教育的辅助形式,并不能就此代替线下教育。同时要学会利用信息,注重对信息的思考,否则教育只能落入表面化的无限循环里。“君子结于一也”,“互联网+”教育应当放在更长久的规划中,不逃避,不焦虑,沉下心来,脚踏实地。

【值班编辑:景洋子】


版权所有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中心
Copyright ©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zhxww1022@126.com    联系电话:0311—87655719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 邮编:05006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