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散雾霾 拥抱蓝天】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时间:2015-03-13 10:11:16

(新闻中心记者  张元元)


    2015年2月28日,当我们还沉浸在新年的喜悦中,前央视记者柴静和她的纪录片《穹顶之下》轻松占据了各大媒体头条。“雾霾”再一次拧紧了人们的神经,一时间,“谈霾色变”的剧情再次上演。诚然,在当前的环境条件下,雾霾已成为世人不可回避的话题。但我们真的了解雾霾吗,雾霾真的让我们的生活变得难以为继了吗?大气中的雾霾是否也让我们的心灵蒙尘了呢?

    正如人的身体和心理相互影响,环境与人的行为也是一种互动关系。心理学家勒温曾提出B=f(PE),即人的行为是人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函数。也就是说,人们对气候、光线、声音等环境因素的认知会为人的心理、生理和工作生活表现带来影响。近年来愈演愈烈的雾霾天气在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的同时,也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生活压力。

    2012年,雾霾和PM2.5问题还是作为新名词出现在高中模拟试题中,但当时的我们只知道这是造成大气污染的因素之一,并没有直观明确的认识,生活状态并没有因此发生多大变化。不过几个月的时间,雾霾便成为了日常生活的常客,给大家带来灰暗的天气同时也带来了“灰暗的生活”。

    霾,是大量细微干尘粒浮游在空气中形成的浑浊天气现象。它对人的影响不仅是造成了生理和生活上的不便,更重要的是对人的生活习惯和态度的改变。谈霾色变便是有力的证明,甚至有人将其称为"比非典更可怕的存在",可见雾霾对人们造成的不安和恐慌。

    尽管社会上已掀起了抵制雾霾的大潮,但多数人只是追随着舆论的引导,片面地进行批判,并在此过程中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怀疑。这种情况下,人们很难再用阳光的心态积极投入到学习和工作生活中。

    我们都是雾霾的受害者,谁都无法置身于雾霾之外。与其执着于雾霾的危害,不如去看看这些危害从何而来,与其不明就里地横加指责,不如静下心来看看自己能为改变做点什么。不可否认,雾霾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注意环境保护,国家和企业都应当对此负责。但还未真正参与经济活动的大多数人并不了解经济和环境的复杂关系,也不能只从自己的角度苛求环境质量能够在短时期内得到很大的提高。不逃避,但不意味着不理解。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雾霾遮住了天上的太阳,不能遮住心里的阳光。天气因为雾霾变得不明朗,我们要因为雾霾变得更明媚。治理雾霾并不是一两天的事,在灰暗的环境里更不能迷失,更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用勤劳的手来驱散头顶的雾霾,用阳光的心驱散心里的"雾霾"。

【值班编辑:李萌萌】


版权所有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中心
Copyright ©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zhxww1022@126.com    联系电话:0311—87655719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 邮编:05006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