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丐帮” 关注行乞者】你的善良是否正在被欺骗?
时间:2014-12-12 14:14:31

(新闻中心记者 董晓平)

    世界上有两种乞丐,一种是为了生存的乞丐,一种是为了生活的乞丐。

    街道、天桥、地下通道是行乞人员的聚集地,在城市尤为明显,年迈、残疾,衣衫褴褛是多数行乞者的形象;也有四肢健全、衣着光鲜的行乞者,他们往往以“遭遇不幸,没钱回家”或者“求学”为行乞的理由;他们之中确实有由于各种原因不得已而行乞的真正乞丐,可也不乏滥竽充数之辈,利用他人的善良,骗取钱财,甚至把它作为发家致富之道。人们没有慧眼,无法辨别他们是真正需要帮助还是借此骗财,更不能确定自己的善良是否正在被欺骗。

    网上盛传一句流行语——城市是天堂,马路是钱庄,讨完三年饭,回家盖新房,如今有些冒牌“乞丐”收入也让城市工薪一族望尘莫及,甚至一个月就高达万元,调侃之余,也不得不令人思考。

    职业行乞者的存在,以装穷扮苦、编造悲情等手段博得同情从而达到赚取钱财的目的,其间充满了不诚实,甚至是诈骗的成分,这一现象早已超越了民间互济、市井慈善的范畴,其危害不可谓不大。对于真真假假的乞讨者,我们很难分辨清楚,而且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容易滋生信任危机与大众冷漠,纵容这种好吃懒作的现象会让真正的乞丐得不到应有的帮助。

    职业行乞者们的“成功”,是建立在亵渎人们爱心的基础上的。本来,扶危济困、乐善好施作为传统美德,为世人所推崇,而职业乞丐的实质,正是欺骗人们的同情心。当这样的剧情泛滥开来时,有所警惕的人们也就不再乱施爱心,而社会则多了一分冷漠。可见职业乞丐的存在,与其说是附着于社会肌体上的一道伤疤,莫如说是一个传播好逸恶劳、坑蒙拐骗负能量的毒瘤。去除它,社会肌体才能健康起来。

    面对职业行乞者,我们归纳出某些基本的施舍规则,提高辨识力,减少上当几率,另外,还需要政府完善法律法规,形成有力的监管体系,打击那些骗取社会同情心的职业乞丐。即使职业乞丐不能依照诈骗罪惩处,也应该视其情节轻重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治安拘留。对于那些败坏社会风气的职业乞丐,就要依法严惩,坚决消除这种丑恶现象,让人们的善良不再被欺骗。

【专题报道:李萌萌】


版权所有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中心
Copyright ©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zhxww1022@126.com    联系电话:0311—87655719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 邮编:05006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