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双十一”】购物节,谁是最后赢家?
时间:2014-11-13 14:29:34

(新闻中心记者 李萌萌 罗晓松)


    11月11日“光棍节”,这个源于网络,颇具戏谑意味的节日已成为不折不扣的“购物节”。众多电商借机搞促销活动;广大网友筛选商品,准备抢购;各大快递公司争先竞争。买家、卖家、运家三方都在为利益最大化打着“算盘”。

    据报道,阿里巴巴双十一销售额517亿,再创历史新高,其中服装、手机及其它电子产品遥遥领先。有专家预测,未来几年网购人数将会持续增长,双十一的销售额也会继续增加,直至“天花板”状态。电商虽然打折促销,但是凭借“薄利多销”的原则,还是获得了巨大的利润。

    随着网购的普及,越来越的人跻身物流行业。但是在双十一这天,物流公司却面临着强大的工作压力。据说物流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工作12小时以上,即使这样,待发商品也“堆积如山”。不少网友调侃,“物流变成了慢流”。虽然工作时间长,但是物流工作人员的收入与付出也是成正比的,许多工薪一族望尘莫及。

    在电商、消费者和物流公司商业的关系链中,电商和物流公司都赚的盆满钵满,但是消费者呢?也可以从中得到真正的实惠吗?

    许多网友爆料,有的网店打折是噱头,其实打折前,许多店家就已经把原价提高了许多;有的确实打折,但是出售的却是质量低劣的产品,与宣传的商品成天壤之别;更有甚者,以假货欺骗消费者,在这些违背职业道德的商家运作下,消费者的利益何在?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对电商进行了大规模检查,其公布的数据令人瞠目,不少知名品牌纷纷“中枪”,主流电商七类产品,居然三成不合格。服装类产品成分含量更是触目惊心,羊绒衫没羊绒,羽绒服的羽毛也是廉价的低质毛,像这样的产品不在少数。看到这些数据,在“双十一”来临之际,我们还能放心网购吗?

    “双十一”的网购促销,总能让世界惊叹国人的消费能力。然而,在这人造节日过后,这一场全民狂欢究竟能为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带来什么?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仅需要完善的法律、政府相关部门的努力,阿里巴巴、京东等购物网站在为消费者提供网购平台的同时,也应做好“把关人”,对商品的质量进行监督与管理。

    作为消费者,不仅需要理性的消费观,还要有辨别真假的“慧眼”,以此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从而获得真正的实惠。

【值班编辑:刘浩】


版权所有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中心
Copyright ©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zhxww1022@126.com    联系电话:0311—87655719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 邮编:05006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