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记者 杨真斌 )
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我国于1989年把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意在尊老、敬老、爱老、助老。重阳节当天,全国各地纷纷组织敬老活动,或聚餐,或汇演,或为老人理发洗脚。举行此类活动本是出于好心,但是有些地方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有些敬老院的老人,甚至一天有好几拨“接待任务”,一天要被洗好几次脚。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老龄化日益加剧,老年人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有所变化,如何让老年人生活得更加幸福快乐,成为当下值得深思的话题。
当今社会,独居的“空巢老人”数量增加,他们希望与子女多一点交流。不止在节日,更在平时。“常回家看看”、“多打打电话”成为他们最强烈的愿望。在敬老院,每到逢年过节,慰问、送爱心的人扎了堆,而其实平时却少有嘘寒问暖。这种形式上的突击敬老,难免“作秀”嫌疑。节日里的这种扎堆儿热闹和平日里的冷清形成了强烈反差,反而使老年人更感寂寞孤独。
其实,尊老敬老,关键不在于重阳节搞不搞活动,而在于平时有没有尽到心。如果平时常回家看看,陪父母吃顿饭、聊聊天;公交车上多给老人让座;日常化地给空巢老人、孤寡老人送温暖等等,那才是真正把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在当今老龄化的社会,养老已成为一个沉甸甸的话题。如何保障和呵护老年人的权益和晚年生活,让他们生活得更幸福、更快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构建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是重点也是难点。就目前而言,无论养老机构还是护理人员,都远远无法满足现实需要,这一切都需要庞大的财政投入;而欲吸引民间力量进入养老领域,也离不了政府政策的扶持。每位老人都有安享晚年的权利,政府应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还要营造敬老助老的和谐社会氛围,焕发老年人的生命活力。当老有所养的理想照进现实,重阳节的内涵才更迷人。
重阳节,为了表达对父母的节日祝福,不妨多陪他们喝喝茶、吃吃饭、散散步,坐下来聊聊天、梳梳头、捶捶背。小小的动作可以在节日里带给父母大大的快乐。
【值班编辑:李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