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寻根·红色平山】走进曹火星纪念馆,感悟革命先辈红色故事
时间:2025-07-07 14:47:50

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7月1日,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文化寻根广电小队走进平山县,开展以探寻曹火星音乐创作历程为主题的红色实践活动。团队通过实地探访、人物访谈、影像记录等形式,深入挖掘革命音乐家的艺术成就与精神内核,以专业视角讲好红色故事,弘扬革命精神。


实践首站,小分队来到曹火星纪念馆刚踏入馆区,广场上镌刻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巨石便映入眼帘,古朴的篆体线条间铭刻着革命精神的不朽印记。步入馆内,一件件珍贵文物将历史画卷徐徐展开:曹火星创作时使用的钢笔、亲自整理的作品底稿、泛黄的书信手稿,无声诉说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诞生的峥嵘岁月;展厅中,曹火星凝神创作的蜡像栩栩如生,将那段激荡人心的创作历程重现在观者眼前,令人身临其境。队员们驻足凝视、认真记录,纷纷表示要以此次参观为契机,将红色精神融入学习与生活,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讲好新时代的红色故事。



恰逢“七一”党建期间,多家党组织及群众前来曹火星纪念馆参观学习。小队对纪念馆馆长、现场党员及群众进行访谈。一位党员在受访时表示,通过馆内陈列的创作手稿与历史物件,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对党的忠诚与艺术创作的热忱,此次参观是一次生动的党性教育;群众则谈到专程前来接受红色教育,目睹歌曲从手稿到全国传唱的历程深受触动,经典旋律印象深刻。馆长向队员详细介绍了主要参观群体构成及展品背后故事,阐述了珍贵史料所承载的红色记忆。他特别谈到,曹火星先生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为代表的红色歌曲,不仅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更令家人难以忘怀,这些作品承载着特殊的情感与记忆。



随后,获取更丰富的一手资料,小分队前往曹火星侄女曹梅萍家中进行深度探访。她向队员展示曹火星相关书籍、照片等珍贵物件,细述创作背后的故事。岁月流转,这些红色印记早已化作家族基因,在代代传唱中生生不息。探访尾声,老人与队员共同演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旋律中重温革命先辈的信仰情怀。循着老人指引,队员走进曹火星曾居住的低矮土坯房,斑驳墙面无声诉说着当年创作的艰辛行程最后,队员们来到星火大院,瞻仰曹火星铜像,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感悟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



此次实践活动成果显著,不仅收集了丰富的口述史和影像资料,更深化了小分队队员对红色文化传承的理解。活动得到河北青年报、平山县委宣传部、平山县文旅局的大力支持,并作为河北省首届河北文旅一卡通推荐官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全媒体平台扩大传播声量。小分队队员表示,未来将以专业力量创作系列融媒体作品,让红色经典故事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为赓续红色血脉贡献青春力量。(通讯员:高丽凝 任秀霞 指导老师:刘冬璐 邸铭 李丽)




版权所有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中心
Copyright ©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zhxww1022@126.com    联系电话:0311—87655719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 邮编:05006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