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象”奇谈】“委屈奖”能治委屈么?
时间:2014-10-24 08:56:38
(新闻中心记者 席莉莉)

    奖项,本来是作为贡献与荣誉的象征。但是近年,各种奇奇怪怪的奖项不断涌现,获奖理由也五花八门,从意大利颁发给最差球员的“金貘奖”、最受批评影片的“金酸莓奖”,到搞笑诺贝尔奖,或幽默或讽刺批判。近日武汉市的环卫女工也获得一个特别的奖项——委屈奖。

    本月21日,武汉一男子在宝马车里吃早餐,随手将餐巾纸和塑料袋扔在车外面,51岁的女环卫工刘福香清扫后提醒对方不要乱扔垃圾,但被男子连扇两耳光。武汉市城市管理委员会通报称,事发后武汉城管委向被打女工颁发了1000元“委屈奖”。

    “委屈奖”是安徽芜湖市公路运管处所设置的奖项,始于2013年3月份,是对几名执勤运管员在执法过程中面对暴力阻挠所体现的理智和耐心的表彰,“委屈奖”的设置初衷是让在工作中遭受委屈和不公平待遇的员工能够得到一些物质上的补偿、精神上的慰藉,表达单位的慰问和人文关怀,同时也是对于工作人员执法精神的一种褒奖。之后许多单位效仿也设置了委屈奖。

    设置“委屈奖”的出发点固然是政府对环卫工人等弱势群体的关怀,只是受委屈者是否因此就感受到社会公平,是否心中就不再委屈,“委屈奖”是否在无意中倡导委曲求全?

    据曾获此奖的人反映,他们的工作虽然是最基层的,收入微薄,但并不会见钱眼开,他们需要的是平等的对待。被打女工也表示,“我只想要一个公道的说法、真正的道歉,不是打了人,给点钱就算了。”由此可见,此奖的设立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有人说“委屈奖”只是一种临时镇痛剂,但笔者认为,此奖非但不会起到镇痛剂的效果,反而会催化疼痛。如果说打人行为伤害的是身体,那么此奖的设立则是对精神的摧残、对人格平等的挑战,是对“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的姑息,是对暴力和违法行为的纵容。奖项颁发得不管是否及时,金额多大,都不能从根本上去维护受委屈者的合法权益。

    面对工作中遇到的不公平事件,管理部门应该做的不是要求员工仅仅领取一个“委屈奖”后就委曲求全,而是应该感同身受,坚决维护员工尊严,为员工依法讨回公道,这才是真正助人洗刷委屈,体现公平,让员工不再委屈。

【值班编辑:杨璐】


版权所有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中心
Copyright ©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zhxww1022@126.com    联系电话:0311—87655719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 邮编:05006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