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申遗”之争推动文化反思
时间:2013-06-06 15:07:21
(新闻中心记者 尹凯)

    6月12日,又迎来了一年的端午节,提到端午节,人们不会忘记8年前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

    2004年,媒体报道了韩国江陵端午祭将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消息,随后便引生了“端午节保卫战”和“中国端午节与韩国端午祭异同之争”。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的成功入选,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端午节起源与归属问题一时成为学术界和舆论界共同探讨的热门话题。

    韩国的做法对我们来说是一面镜子,我们是否应该反思:我们对自己的传统优秀文化不重视,反而被别的国家当作瑰宝?韩国是一个小国,但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韩国反而是一个大国。韩国的国旗是我国自古流传下来的周易文化,在我们国家被视为迷信的东西,却在另一个国家绘制在国旗上,这难道不能引起我们一点反思吗?为什么我们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发展到今天竟到了这样一个如此没落的地步?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古人为自己确立的目标,他们要求自己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对看不见摸不着的浩然正气负责,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以此为导向。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文天祥的“自古人生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如今的社会中,这些基本上已经是了空谈,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满街的哈韩哈日族,充斥电视荧屏的低俗的各种选秀节目,各种作假博取人们的同情心……根本体会不到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我们心灵的纯洁已经荡然无存,没有信仰成为我们的信仰,急功近利、人心浮躁成为社会的通病。

    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留给后人太多的经典著作。且不说远的,每个人都熟知的四大名著,试问,有谁真正看过,看完过?也许你会说,我在电视中都看过,何必还要在去看书呢。诚然,改编成电视剧的四大名著被不少人看过,但这毕竟是改编的,而原著中所蕴含的道理,是改变成电视剧的四大名著所不呢个比拟的。《论语》通过于丹的“普及式”讲解,让大家看到了孔子的魅力,了解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这只是一个“普及式”的,而《论语》也仅仅是四书五经中的一部,试问,我们错过了多少的优秀传统文化?反观现在的大学教育,各种英语考试让学生忙的焦头烂额,而语文却在大学的校园中销声匿迹,我们不是反对学英语,全球化的社会,英语在国际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为什么我们作为炎黄子孙,作为华夏儿女,不去学习一下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精华呢?有谁能在清晨像背英语单词一样的去背诵唐诗宋词呢?答案基本上是否定的,这是进步,还是可悲?

    知道了严酷的现实,我们却不能沮丧,我们要做的是知耻而后勇。除了学习自己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还要努力的去保护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学习和保护中,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版权所有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中心
Copyright ©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zhxww1022@126.com    联系电话:0311—87655719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 邮编:05006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