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粽香情浓话端午
时间:2013-06-06 14:45:12
(新闻中心记者 刘颖)
 
提及端午节,人们想到更多的会是“粽子”,而往往会忽略这粽子背后的“故事”。

我们说,每一个传统节日背后都必定有一个故事或是佳话甚至是传说,流传至今。虽然部分早已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改动,甚至在人们口耳相传间几经变化,但基本的框架仍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深入了解和熟知我国传统节日的内涵:端午节的由来不仅仅有一种说法,但我们熟知的便是为了纪念我国春秋时期楚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诗人,只是屈原的一个职业称谓。在那个战火连天的年代,屈原可以凭借开阔的眼界,不凡的卓识和忠贞的爱国情怀而成为那个时代的“弄潮儿”。偏偏事与愿违,屈原的真知灼见遭到贵族子弟的强烈反对,以致被罢免职务,流放异乡。他在流放中写下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仍为我们现在人传唱。当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绞,于5月5日写下《怀沙》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还有一说纪念吴国忠臣伍子胥的忌日。由于这种说法很少被涉及,所以在这里就不为大家多做介绍了。

白花花的糯米,碧油油的箬叶,浸在盛有清水的木盆里,飘散着沁人的香,这是端午节前寻常人家惯能看到的景致。



端午节在我国流传已久,但在我国的不同地域就有很多种不同的过法和习俗。

带着浓浓的棕香,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不同地域的端午风俗吧。看一看你的家乡是不是这样过端午。

河北省


樱桃 


桑葚

    北平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椹,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椹,可全年不误食苍蝇。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

山东省




邹平县端午,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在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意思是藉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江苏省

嘉定县端午,不论贫富,必买石首鱼(俗称鳇鱼)煮食。仪征县也有“当裤子、买黄鱼”的俗谚。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武进有夜龙舟之戏,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且有箫鼓歌声相和。

甘肃省

静宁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渍为饴。镇原县端午赠新婚夫妇香扇、罗绮、巾帕、艾虎。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请师长,称为“享节”。漳县端午,牧童祀山神。积薪丘,在鸡鸣前焚烧,俗称“烧高山”。

广东省

从化县端午节正午以烧符水洗手眼后,泼洒于道,称为“送灾难”。新兴县端午,人家各从其邻近庙宇鼓吹迎导神像出巡。巫师并以法水、贴符驱逐邪凡魅。石城县端午,儿童放风筝,称为“放殃”。

无论其他地方是怎样过端午,我们每个心目当中都有着那份对儿时端午的记忆,最想的无非就是能和家人共度端午佳节,吃上母亲亲手包制的那香甜的粽子,共勉故人。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


版权所有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中心
Copyright ©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zhxww1022@126.com    联系电话:0311—87655719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 邮编:05006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