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经贸】杏染校园韵,节传经贸情——记2025河北经贸大学金秋银杏节
时间:2025-11-11 15:44:56

2025年河北经贸大学金秋银杏节于11月8日盛大启幕。这场以“银杏映初心,青春启新程”为主题的金色盛宴,吸引众多市民游客纷至沓来,与师生共赴这场浪漫的秋日之约。这是一所学校连续8年打造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已成为联结校园与社会的秋日纽带。


开幕:金风启幕,杏韵迎宾


11月8日上午,第一教学楼前主舞台区金叶环绕,银杏节开幕式在此举行。“自1953年建校至今,校园里3000余棵银杏树幼苗已长成金黄穹顶,这正是师生代代守护的成果”。校友主持人小强深情地说道。


开幕式上,校长高波致辞,回顾学校72年发展历程,累计培养40余万学子的育人成果,以及通过“新财经教育综合改革”服务区域发展的实践,并强调金秋银杏节是学校发挥专业优势,融入“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文旅品牌宣传,精心培育打造的独具特色的标志性校园文化活动,是学校一张靓丽的名片,也是学校与社会各界共赏秋色、共话发展的重要平台。88级校友刘胜军分享创业故事,指出母校赋予自身“面对挑战时的坚韧与从容”是自己创业路上最坚实的底色。无论身在何处,将始终铭记“经贸人”身份。


校长高波致辞




校友代表亿生堂企业集团董事长刘胜军致辞


数字文旅产业学院共建单位授牌仪式成为亮点,12家企业负责人上台,校党委书记李晓华为他们授牌,这一庄重时刻成为校企双方深化产教融合打造“立德树人新生态”的有力见证。


授牌仪式


精彩纷呈的节目表演点燃了现场人们的热情。民俗舞蹈《井陉拉花》、器乐合奏《盛世国乐》、杂技《弹球》、时装秀《五洲风华》与歌伴舞《领航》接连上演,尽显传统文化与青春活力的激情碰撞,为开幕式注入满满正能量。


艺术学院音乐表演研究生赵子艺参与了合唱《领航》的表演,用真挚演绎为这场秋日盛会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银杏节表演节目,她感到十分荣幸,同时她也更珍视这次机会。看到台下观众的反应,她感到很自豪,她说:“在这么美的场景里完成演出,听到观众的掌声和赞叹,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谈到她最大的感受,她认为是“圆满又治愈”,她说:“不仅经贸学子可以享受美景,校外游客也可以看到校园的独特风景和蓬勃朝气。”这场与自然、与观众的双向奔赴,不仅是一次精彩的表演,更是一段值得珍藏的成长旅程,为这个银杏纷飞的秋日,留下了最温暖动人的印记。


赵子艺参与歌伴舞《领航》的表演(左一)


器乐合奏《盛世国乐》


杂技《弹球》


体验:林下同乐,青春共振


金黄的银杏叶落在图书馆的小道、活动广场的角落,也落在每一位学子期待的眼眸里。这场以“叶”为媒的盛会,不仅是校园秋日最美的注脚,更成了学子们释放活力、收获成长的独特舞台。


创意集市打卡集章活动现场


11月8日下午,一场扣人心弦的音乐专场如期而至,为金秋银杏节增添了别样韵味。在河北经贸大学一教广场主舞台上,校内音乐社团、乐队轮番登场,点燃全场。这场音乐与舞蹈的盛会将秋日的静谧与青春的炽热撞了个满怀。“这是我第三年登上银杏节的舞台,心态没有什么变化,还是和往年一样”,DTB街舞社社长杨斯婷说。以平常心来对待银杏节表演,使她出色地完成了舞台。她作为DTB街舞社社长,本次音乐专场排练了三个节目,杨斯婷主要参演了《16echo》与《亮女孩》两个节目,杨斯婷说:“流行音乐和舞蹈元素的加入为银杏节增添了一种特别的活力,一定程度上吸引了更多观众。”


她和队员们从陌生到熟悉,从青涩到默契,每一次合练都是一次成长,这段共同努力的时光,也成为了她心中独一无二的难忘回忆。三载赴约,初心不改。杨斯婷表示非常开心可以第三年和大家一起站在银杏节的舞台上,她感慨道:“今年的队伍中既有熟悉的面孔,也有学弟学妹新鲜血液的加入,大家都很棒!”这场音乐专场,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群人用热爱对抗困难、用默契书写友谊的见证,成为银杏节里一道温暖而亮眼的风景。


DTB街舞社表演节目


在图书馆广场前,校园“旅享”体验活动正在举行。主要包括套圈、投壶、飞机洞洞、盲袋小龟对对碰、diy 香囊、diy 手串、diy 石膏娃娃、diy银杏树叶拓染等活动。这些活动形式多样,趣味性强,游客和同学们可以在参与中放松身心,体验手工制作的乐趣。


2023级旅游管理专业卢怡臣在本次银杏节的活动中体验了很多游戏,“套圈和掷壶太有意思了!”谈及最喜欢的游戏环节,卢怡臣难掩兴奋。套圈环节丰富的奖品、投壶满满的互动设计,让她在参与中彻底卸下了学习的疲惫。而这场秋日盛会带给她的,远不止休闲放松。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银杏节的活动策划与专业高度契合,她说:“这些真实的活动场景,为我以后的专业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是意料之外的收获。”除了游戏环节,学校的文创产品摊位也让她印象十分深刻。各式各样的文创产品让她眼前一亮,她不禁感叹道:“看到文创的那一刻我才意识到原来我们还能创造这么多文创,可发掘的点居然这么多。”多样的活动形式不仅丰富了校园生活,也让校园文化有了更广泛的传播力。


银杏纷飞的校园里,这场集趣味、创意与文化于一体的盛会,不仅为学子们提供了放松身心的平台,更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着校园文化,赋能青春成长。


图书馆广场前套圈活动


从合唱舞蹈的精彩绽放,到套圈掷壶的欢声笑语,河北经贸大学的银杏节,早已不只是一场秋日的庆典。它是青春与自然的相拥,是热爱与成长的碰撞,更是校园文化鲜活的载体。每一片银杏叶都见证着青春,每一段故事都闪耀着光芒。


传承:杏韵载俗,文脉相承


学校以银杏节为契机,组织了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活动聚焦非遗展示、汉服表演与银杏文化深度融合,通过“校地协同”模式,将各地非遗项目引入校园,并组织汉服社开展专题走秀,生动展现了传统文化在青年群体中的传播力与感染力。


在第一教学楼前的非遗推介会上,来自多地文旅部门的非遗项目集中亮相。剪纸、糖人等技艺体验区也吸引了大量参观者驻足。2024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王欣雅在体验后感慨:“传承人为我演示了行唐剪纸,在纸上勾勒出蝴蝶的细腻质感,惟妙惟肖。真正的传承是口手相传。此次活动打破了非遗离我们很遥远的刻板印象,既培养了文化认同感,又能激发创新灵感。”对于非遗文化与银杏节的融合,王欣雅感受深切并说道:“金黄银杏的自然意境和非遗的传统造型相互映衬,既有校园的青春活力,又有文化的厚重感。”这种结合让传统文化更加自然和有韵味。


非遗进校园活动现场


行唐剪纸非遗传承人赵成龙对青年具有创造灵感这一优势深有体会。他感慨道:“非遗能引起现在大学生的积极关注,作为传承人我非常高兴。”为适应校园传播特点,他在展示方式上做了创新:“我们加入了冰箱贴、互动体验等元素,未来还计划通过小报告、创新课等形式更好地融入校园。”他也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到了校园传播的价值,他认为:“高校在传统文化传播中意义重大。因为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如果在高校传承,传播力会更强。大学生学习技艺也会更精湛。”


非遗传承人赵成龙在进行剪纸


在第三教学楼前的文创集市与图书馆旁的银杏小路上,晨风汉韵社的成员们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服饰走秀。晨风汉韵社社长杨佳烨介绍,为准备此次银杏节表演,社团进行了长达半个月的精心筹备。“我们每周三和周五都会在轮滑场或北侧进行走秀练习,”杨佳烨说,“其中不乏有大一新加入的成员,我们对他们进行了汉服礼仪基本动作的指导,以及一些走秀动作的设计。”相较以往,本次银杏节活动中的汉服走秀在服装制式上呈现出更丰富的历史跨度。杨佳烨提到:“从秦汉到魏晋南北朝,到唐、明时期,我们实现了多元制式、多种服饰的融合。”同时,表演还巧妙融入了校园与节庆银杏的元素。正如杨佳烨所说:“我们有一位穿明制衣服的姑娘,她身上有一些银杏元素的装饰,她还准备了一些小物料。”


晨风汉韵社的表演得到了观众的热烈回应。杨佳烨分享了一个动人细节:在她表演的时候,一位小朋友主动问她能否和汉服社的表演者合照,她感慨道:“我们觉得这就是我们传播汉服文化的意义,让更多人看到中国传统服装的美。”对于在校园节日中表演的独特意义,杨佳烨希望观众能通过此次走秀,感受到传统文化、汉服文化之美,同时也可以传递经贸学子昂扬向上的经贸精神。


晨风汉韵社合照


此次银杏节传统文化活动,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浸润。当非遗技艺在青年手中传承,当汉服衣袂在银杏树下飘扬,传统文化与青春校园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为文化自信的培育写下了生动的校园注脚。


尾声:杏落情长,余韵留声


金色的杏叶在风中轻舞,似在诉说着这场盛会里的每一份热忱与感动。当喧嚣渐歇,那些游览过程中的欣喜、藏在服务里的坚守、活动背后的汗水付出,却愈发清晰动人。


金色的银杏叶片在河北经贸大学的小径上铺展开来,拥抱每一位到访者。游客李雨辰正静立在一条铺满银杏叶的小径上,脚下是厚厚的落叶,微风一吹,枝头的银杏叶纷纷扬扬飘落,脚下的落叶发出“沙沙”的细响。漫步在这片金黄的林间,他不时停下脚步,举起手机拍照将眼前的景色定格,看着眼前这金黄盛景,他轻声感慨:“现在正是欣赏银杏的时节,每一处都是风景,我想把这一刻好好留存下来,也把这份美好藏在心里。”


在他看来,高校对外开放举办这样的文化活动,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资源共享之举:“这不仅给市民多了一个风景优美、文化氛围浓厚的打卡好去处,也能让在校的学生们多一些接触社会、服务他人的实践锻炼机会,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让李雨辰频频点赞的,除了这金黄的醉人秋景,还有志愿者们如秋日暖阳般贴心周到的服务。“刚才麻烦几位志愿者帮我和同行的伙伴拍合影,他们特别有耐心,不厌其烦地帮我们拍出了满意的照片!”他笑着说道,言语间满是赞许。


2025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张旭,是众多银杏节志愿者中的一员。此次银杏节期间,张旭主要承担北三教C教学楼附近的场地卫生清扫与秩序维护工作。从清晨到日落,志愿服务的脚步从未停歇,“连续三个小时下来,对身体素质着实是一场不小的考验。”张旭坦言。但这份辛苦,总能被温暖瞬间轻易化解——当游客们面带微笑道一声真诚的“谢谢”,她便由衷觉得“所有付出都特别值得。”她说道:“孩子们围着银杏树快乐地玩闹,脸上挂着纯粹又灿烂的笑容,每次看到这一幕,都觉得心里暖暖的,也更有动力把服务做好。”


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志愿者合照


“服务时经常会遇到游客询问特定活动场地,或是想了解银杏文化背景的需求。”张旭笑着回忆道。面对这类问题,她总会耐心指引路线,用自己了解的知识解答游客们的问题与疑惑。而在与游客的一次次交流中,也让她对“校园开放包容”有了全新的理解。“校园开放的核心是尊重个体差异,打破信息差”,她感慨道:“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与校外游客产生了良性的互动。我们也能从与他们的交流中了解更多信息,这让我真切感受到大学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大家庭。”志愿者们用奔波的脚步、耐心的解答、温暖的微笑,为校外游客搭建起了解校园的桥梁,让每一位参观者都能感受到经贸校园的包容与善意,也让银杏节的温情在服务与互动中不断传递。


如果说志愿者的身影是银杏节里流动的暖意,那么幕后组织者的坚守,则是让这份温暖与精彩稳稳落地的基石。作为活动组织者,河北经贸大学旅游学院星空会展工作室以匠心打磨每一个细节,正是这份用心,让银杏文化真正成为联结校内外温情的坚实纽带。


“从最初的主题选定,到方案的反复打磨,再到最终活动落地,银杏节的每一个环节里,都藏着我们团队的心血与热忱。”作为旅游学院星空会展工作室的负责人之一,2023级会展经济与管理1班的韩佳慧谈起这场盛会时,语气里满是感慨。从活动的策划到落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这个过程中,挑战在所难免。“单是确定活动主题,我们就召开了好几次会议,推翻了一个又一个想法,直到最后大家都特别满意。”韩佳慧感慨道:“同时,食品安全、人流量管控这些都是我们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为了安全保障,对于部分聚集性强的活动,我们只能调整相关方案。”


2023级旅游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韩佳慧接受采访


尽管困难重重,但工作团队始终以高标准、高效率推进。令她欣喜的是,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效果。她笑着说道:“我们设置了一天2万个的预约名额,公告发出当天就约满了。”线上传播带来的社会影响更是意外之喜,无论是在朋友圈等社交平台还是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河北经贸大学的银杏节都受到了空前的关注。“通过网络,经贸的银杏文化和经贸精神被更多人熟知,银杏文化展示区也成了大家了解校园的窗口。”韩佳慧说道。谈及校园文化活动为何拥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韩佳慧有着自己的深刻感悟。她认为,除了校园里那片得天独厚的银杏景色,更核心的魅力在于流淌其中的经贸精神与满含暖意的活动温度。在她看来,这场银杏节的意义早已超越了一场普通的校园文化活动,她说:“这场银杏节不仅为多彩的校园文化注入了鲜活的秋日活力,更用心搭建起了一座联结校园与地方的温情桥梁,让高校的文化资源、人才资源实现共享,切实服务于社会发展,书写出校地共生共荣的温暖篇章。


酒店嘉年华活动现场


这个周末,校园不仅飘着杏叶的金黄,更盈满了校地携手的暖意——地方文旅带来的非遗技艺让同学们在捏面人、拓年画中触摸到乡土文化,而开放的校园也让游客们读懂了经贸的青春与活力,校地之间的文化纽带在笑声中越系越紧。


对经贸人来说,这场盛会不只是赏景玩乐,更是校园文化的一次鲜活生长:课堂外的游戏让师生拉近距离,汉服走秀与银杏林相映成趣,摄影大赛里的每一张照片,都是大家对“立德树人”“师生共育”的生动诠释。


金色的银杏季成为联结校内外的重要纽带,让更多人感受到高校文化的魅力。盼明年银杏再黄时,能继续在这片校园里,解锁更多文化与青春碰撞的新玩法,让经贸的银杏节,成为每一位师生、每一位访客心中,关于秋天最温暖的记忆。(记者:张春颖 李雨菲 张佳音 李佳莹)


【责任编辑:张惠瑀】


版权所有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中心
Copyright ©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zhxww1022@126.com    联系电话:0311—87655719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 邮编:05006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