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日至5日,由石家庄太行野生动物救护站、太行环保项目中心联合主办的野生动物保护主题宣传活动在石家庄市赵县顺利举行。此次活动聚焦“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与华北豹”的保护议题,通过多种形式向公众传播野生动物保护知识,吸引了我校学生的积极参与。

救护站人员与当天志愿者合照
在这次公益活动中,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同学们主要负责在展板区讲解知识,绘画互动时引导孩子创作,发放宣传册以及在鸟粮登记处发册登记等工作。这次活动让同学们更切身的了解了野生动物保护与救助的知识,增强了野生动物保护的意识。

培训会现场
守护者视角:野生动物保护负责人的践行与期待
自2020年以来,石家庄太行野生动物救助站已陆续携手我校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法学院、工商学院等多个院系,共同推进野生动物保护志愿服务,至今已有5个年头。为助力大学生志愿者圆满完成志愿活动,救护站负责人高玉喜于9月29日在我校开展了野生动物保护专题培训会,会议围绕柏林禅寺公益活动安排、野生动物保护知识及注意事项提前进行了培训。高玉喜介绍了石家庄地区野生动物的现状,他说“我们身边就有很多野生动物,比如滹沱河湿地有224种野生动物,石家庄市陆生野生动物约300种,一级保护动物14种,黑鹳200余只,平山驼梁有6只华北豹,所以不要觉得野生动物离我们很遥远。”
野生动物保护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是系统性工作,涵盖收容、救治、科学放生等多个环节,高玉喜提到:“比如科学放生知识、野生动物保护专业常识,部分同学一开始掌握得不全面,这很正常。但大部分学生经过系统培训后,都能快速掌握知识点并科学操作,关键在于‘愿学’,只要有学习的意愿,就能把这些知识转化为保护行动。”
在高玉喜眼中,河北经贸大学师生的“闪光点”格外突出。“河北经贸大学的师生对公益事业和活动非常有热情,而且能圆满地完成我们的宣传任务。”他特别提到,在做公益过程中,经贸学子更具韧性,也更守规矩,“在活动里,他们能把野生动物保护的意义、公益活动的价值,实实在在传递给市民和游客。”

野生动物保护志愿活动现场
2025年五一假期的野保宣传活动中,救助站与经贸学子共同开展问卷调查,共计发放5000份。“之前和其他学校合作做问卷的时候,回收数量、质量都不理想。但和经贸大学的那次合作,是有史以来效果最好、数据最真实的一次。”他回忆道。

五一期间志愿者合照

高玉喜讲解野保知识
高玉喜希望更多的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到野保工作中,目前救助站仅有3名专职人员和1名兼职兽医,人力十分紧张。如果大学生能参与其中,不仅能让野保工作更高效快捷,还能把救助和保护的范围拓展到更广泛的地域。他特别提到,最适合大学生参与的是科普宣教和讲师培训,“我一个人能覆盖的范围有限,要是能培养更多大学生成为野保讲师,就能让更多人听到保护野生动物的声音。”
同行者心声: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的行动与感悟
随着野保活动的进行,志愿者们对野保也越来越具象化。“我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认知发生了变化。以前我总是认为需要保护的是比较大型,比较稀有的野生动物,但现在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在平时生活中,身边的鸟儿们也应好好被爱护。”2023级汉语国际教育一班张潇潇说道。切身体验野保活动后,她还表示:“未来我肯定会主动参与类似野保志愿活动,希望学校能利用课余或假期组织开展短期灵活的野保实践项目。”同时,她还为参与野保活动的志愿者提出建议:“在活动前系统学习一些基础野保知识。比如目标保护动物的生态习性、栖息地特点,以及常见野保工作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这样有利于促进志愿活动更好地完成。”

2023级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一班张潇潇
2024级汉语言二班李香希说:“之前我以为保护野生动物就是救助动物和放生动物。现在我发现不是所有动物都能放生。如果随意放生的话,放生的动物不仅有可能不适应当地的环境,还可能会破坏这个地方的生态平衡。”

2024级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汉语言二班李香希
“寺院里有一位年纪稍长于我们的姐姐,多次来摊位深入了解和探讨有关野生鸟类保护的内容。每次来摊位时,她都微微前倾着身子,眼神里满是专注。当她用真挚的语气提出要为救护站捐赠鸟粮时,我看着她眼中闪烁的热忱,心头一阵动容,那是对生命和弱小的守护和关爱。”2024级网络与新媒体2班王欣雅说。多次参加野保活动的她对未来的活动充满希冀:“希望学校和野生动物救护站加深交流合作,多去站里看看可爱的小动物们,唤起大家对野保的向往。”

2024级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网络与新媒体2班王欣雅
旁观者回响:普通学生眼中的保护意义与触动
“我觉得野保是一种充满善意的行为,让小动物感受到人类的美好,构建了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人与动物之间本就应该和谐相处,当我们下课看到校园里的小动物的时候就会感到很美好,心情很放松。”2025级国际经济与贸易四班王呈说。她还推荐了一些纪录片:“《王者归来》、《极地追踪》很值得看,例如野生东北虎的栖息地破碎化和保护区面积不足的问题让我意识到野保很迫切,还有景区科普活动,也可以增加我们对野保的相关知识。”

2025级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四班王呈
当提到校园出现受伤野生动物时,2024级商务英语二班李笑叶说:“首先,我会保持距离,避免惊吓到它。先观察它的伤情,如果是轻伤,比如翅膀有点擦伤,我会联系学校里的生物老师或者当地的野生动物救助站,按照他们的指导简单救助,再送到救助站。要是伤情看起来比较严重,就直接拨打救助站的电话,请专业人员来处理。”了解到许多物种正面临灭绝的威胁,这让李笑叶意识到保护野生动物的紧迫性。除了通过媒体资源的了解,她还参加过一些野保讲座,从中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2024级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二班 李笑叶
“有一次我参加志愿者活动,去救助一只被网缠住的小鸟。看到它受伤后那种无助又警惕的眼神,还有救助后它重新飞回天空的样子,我突然意识到,野保不只是一个概念,而是实实在在能改变一个生命的命运,也能让整个自然环境更健康。从那以后,我觉得野保是一件特别有温度、有力量的事,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的。”2024级应用统计学一班张丹妮说。

2024级统计与数学学院应用统计学一班张丹妮
野生动物的生存处境喜忧参半,一面是非法伤害与生态破坏带来的威胁,一面是保护行动下的生机重现。石家庄地区已出现弹弓狩猎、架网、下毒等伤害野生动物的案件,校园常见的喜鹊、麻雀等鸟类也面临风险,违法放生的清道夫还破坏着本土水域生态,而本地救助站仅3名专职人员和1名兼职兽医,人力紧张问题突出。但令人欣慰的是,石家庄平山驼梁有6只华北豹稳定生存,滹沱河湿地记录到224种野生动物,黑鹳数量高达200余只,这些变化都彰显着保护的成效。
野生动物是生态平衡的核心,更是人类情感与教育的重要载体。鸟类控制害虫、小型哺乳动物传播种子,每种生物都在生态循环中不可或缺,校园里的流浪猫狗、鸟类能让学生心情放松,学会关爱弱小,野生动物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纽带。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就是守护我们未来的希望。

保护野生动物并非遥不可及,大学生可关注“野保守望者”公众号、看《极地追踪》等纪录片学习知识,日常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清理垃圾,遇到伤害行为及时制止。用点滴行动守护生物多样性,让更多生灵共享美好家园。(记者:王艳萍 路璐 刘亚萌 靳世哲)
【责任编辑:张惠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