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双节同庆,青春绘卷——大学生多元假期故事与成长印记
时间:2025-10-15 16:01:03

当国庆的红旗漫卷云霄,中秋的明月遍洒清辉,双节同庆的假期,已为青春的长卷晕染开浓墨重彩的底色。这不止是一段卸下忙碌的休憩时光,更是一场关于文化根脉的回溯、青年担当的叩问与自我成长的深度探寻。河北经贸大学的学子们卸下了忙碌,度过了不同的假期时光:有人奔赴故乡拥抱团圆,有人驻守校园深耕自我,有人踏向远方探索世界。他们在烟火温情、书卷沉静与旅途风光中,留下了属于青春的成长印记,也让家国情怀在不同场景里悄然生长。


归乡承传统:在家庭团圆中感悟家国根脉


于大学生而言,双节是归乡的召唤 —— 回到熟悉的家,与亲人围坐,在细碎的相处里感受 “小家” 的暖,在故乡的变化中触摸 “大家” 的强。


2024 级国际教育学院会计专业1班的成禹蒙,在故乡的烟火气里,把 “中秋团圆” 与 “家国同庆” 过成了生动的成长课。


成禹蒙是来自邢台的女孩。这个中秋,最让成禹蒙心头一暖的,是跟着奶奶学做苏式鲜肉月饼。她特意用手机记录下和面、包馅、烤饼的完整步骤,“想着回校后能和室友分享,给大家的校园生活添点家乡烟火气。”成禹蒙说。奶奶见她举着手机拍视频,还特意放慢动作,笑着叮嘱:“要让同学也尝尝咱老家的手艺。”上手实操时,她笨手笨脚把馅饼包漏了,奶奶也不责怪,只把漏馅的面团揉成小饼煎给她吃。她回忆道:“拿着焦脆的小饼咬一口,面皮的酥香混着肉馅的鲜,心里暖烘烘的。” 这枚 “漏馅却暖心” 的月饼,不仅裹着食材的香气,更包着祖孙间的温情,和老手艺悄然传承的暖意。


团圆饭


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在每一寸家乡的土地上落笔生花,家乡日新月异的变迁,正是祖国繁荣富强的注脚。从家乡新修的柏油路到充溢着欢声笑语的文化广场,如今再品味 “中秋团圆” 与 “家国同庆”,成禹蒙有了和从前截然不同的感受:“以前过中秋,就盼着吃月饼、和家人凑在一起,现在作为大学生,觉得“团圆”不只是饭桌上的相聚,更是和家人共担振兴家乡的责任”,她牢记“青年挺膺担当”的使命:“毕业后我要用专业所长,开展创新项目,推动家乡产业的优化升级,让家乡越来越富足,国家越来越强大。”


成禹蒙生活照


当中秋的月光漫过街巷,国庆的红旗点缀街角,不少地区的民俗活动也裹着节日的暖意悄然展开。于返乡的学子而言,和家人一同走进这些活动的过程,不只是参与一场热闹,更是家乡文化的传承 —— 这份藏在民俗里的温暖,也成了他们假期里难忘的成长印记。


国庆期间,旅游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张依诺陪伴着家人参加了由石家庄晋州市举办的民俗活动,文化街里,热闹非凡,有舞龙舞狮、剪纸展览,还有本地戏曲表演。身处此境,她感触颇深:“看着舞龙的队伍在锣鼓声中穿梭,听着熟悉的戏曲调子,我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归属感。这些传统民俗不仅是热闹,更是我们家乡文化的根,能和家人一起参与其中,既开心又自豪。”


张依诺生活照


留校学习深耕:在自主选择中促进个人成长


当不少学子踏上归乡的路途时,有一部分大学生选择留在校园,以自主探索的姿态开启一段特殊的成长时光,他们或埋首图书馆的书卷间深耕学业,或穿梭在实践活动的现场锤炼本领,或在社团的协作中打磨技能,这从来不是孤立的自我提升,而是当代青年将个人成长与家国发展悄然相连的生动注脚。


“这个双节,我的核心安排就是读书。”2025级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2班的刘思宇早早就定下了留校目标——用沉浸式阅读书籍充实假期的空闲时间。《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本书让她感触颇深,书中主人公在困境中坚守自我的故事给了她很多启发:“我感受到一种‘沉静的力量’,不仅缓解了平时的学习压力,也让我学会在浮躁中沉淀,从容面对未来的挑战。”


2025级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刘思宇


2022级财政税务学院资产评估专业1班的杨玲玲,是今年留校备战考研的学生之一。她在大一大二期间曾积极参与实习,还顺利取得了教师资格证,为未来的发展提前铺好了一条道路;自大三下学期确定考研目标后,便将重心调整至备考,全心投入其中。


谈及备考节奏,她有自己的“松弛之道”:“没有固定的KPI,只规定某段时间专注做一件事,多学一点少学一点都没关系。”为了提升效率,她卸载了所有社交软件,从 “强制自己三小时不碰手机” 开始,慢慢延长专注时长;背诵时则用 “速读关键词、再用自己的话串联” 的方法,记牢知识点。


她保证了良好的备考状态,使假期有效蓄力。疲惫的时候,她会在校园里散步或运动:“一直待在宿舍反而压抑,出去走一走,既能放松心情,又能改善睡眠。”


面对未来,杨玲玲做了双线准备:“除了考研,我也投了一些企业简历。考上就继续深造,考不上就找合适的工作。”


杨玲玲学习照


2022级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新闻学1班的骆泽璇,留校备战考公也有自己的一系列节奏。骆泽璇目标确定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她最开始决定考研,但在不断地探索后她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动态调整了学业规划,最后走上了考公的道路。谈到这次双节假期备考时,骆泽璇直言:“这次长假学校里几乎没有人了,整个校园都十分静谧,在图书馆学习能够很轻松地投入进去,在这样的环境里,我能抛弃生活中所有琐碎的事情,全身心地沉浸式学习,收获很多。”


作为一名大四的学生,她早早在暑假期间就制定了整套系统的备考规划,“用1-3月看完所有板块的课程视频,掌握基础知识,1个月的时间进行拔高训练,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习题测试自己水平,寻找自己的漏洞,查漏补缺,补充相关板块课程拔高视频课,这几天在图书馆就在刷课程视频,把每个知识点都了解透彻了,这个假期对我来说很有价值 ”骆泽璇说道。


与杨玲玲的松弛不同,骆泽璇在备考时感到了对自己前途的焦虑,但她坚信:“付出的努力不会打水漂,一定会在以后的生活中显化,让我能够有自信有底气去面对未来的挑战。”


骆泽璇的学习照


假期促成长:多元经历实现价值升华与力量积蓄


双节同庆的假期里,还有这样一群经贸人,他们将 “探索” 延伸到了服务他人的领域 —— 主动报名校园或社区的志愿活动,用脚步丈量责任,用行动传递温暖。


2025级财政税务学院税收学4班的赵品瑶在假期参加了正定县2025国庆中秋大巡游志愿服务活动,她认真履行身为志愿者的职责,做好南城门至开元寺路段的游客引导和直播讲解工作,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谈及这次经历时,她侃侃而谈:“这次志愿服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仅是扮演志愿者身份时的责任与担当,更是在活动中深度接受文化熏陶的满足与自豪,我将持续当志愿者的使命,将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正定南城门


还有一部分大学生选择走出校园,探索旅行,去感知不同城市的独特魅力,将假期作为自己的“充电期”。不同的旅行故事里,藏着他们对世界的新鲜认知,更孕育着平衡个人需求与家国情怀的成长力量,为重返校园、迈向未来积蓄了满满能量。


上海的外滩江风,吹来了青春第一次跨省旅行的激动。2025级会计学院会计学专业的于牧娆终于走进了心心念念的“国际大都市”:名创优品里多语言交织的场景,让她直观触摸到城市的包容;一口鲜美的鳝丝面,成为她味蕾难忘的记忆;与外国游客的偶然击掌、陆家嘴天桥上外国友人对灯光建筑的惊叹,更让她深刻感受到中国都市的国际吸引力。即便国庆交通地铁的拥挤给她的旅行带来些许不便,但这些小插曲反而让她更爱这座城市的鲜活。她说:“这次旅行点燃了我对世界的好奇,不仅想再去上海逛南京路、吹外滩晚风,还想去更多更大的地方看看!”上海之旅不仅圆了她的都市向往,更让她明确了“拓宽视野、提升自我”的成长目标。


于牧娆旅游照


石家庄的历史底蕴,则让2025级经济学院经济学丁秋琳收获了文化认知的新维度。她并没有追逐热门地标,而是走进了这座“火车拉来的城市”,只为探寻独特的历史脉络。在河北博物院,战国中山国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座让她震撼不已:“课本里仅寥寥数笔的‘千乘之国’,在眼前化作精湛的工艺珍品,我才真正读懂它曾经的辉煌。”正定古城的夜晚更让她动容,古城保护与现代生活的无缝融合,让她真切看到“国家强大、人民幸福”的生动注脚。这段旅程不仅让她爱上历史探索,更让她学会将课本知识与实地见闻结合,为今后的学习注入了新的思考方式。


丁秋琳旅游照


走出校园的旅途,或许目的地不同、风景各异,却都藏着同样的成长密码:在陌生的城市里规划路线、解决问题,是独立能力的锻炼;在不同的见闻里感受发展、触摸历史,是视野与认知的拓展,而那些因风景、文化而生的感动与自豪,也悄悄在心底扎根。


假期的意义,从不止于短暂的休憩与放松,更是一段向内沉淀、向外探索的 “成长蓄力期”。当大学生们在实践中触摸生活的温度,在思考中锚定个人的方向,在守望家国中读懂责任的重量,那些在过程中收获的感悟、积蓄的力量,早已化作行囊里最珍贵的 “养分”。


如今,假期的篇章悄然落幕,但成长的征途仍在继续。当我们带着这份 “充电” 后的饱满状态回归校园,愿每一份假期里的收获都能成为前行的底气,每一次对家国情怀的体悟都能化作奋进的坐标。经贸的学子们以更清晰的方向校准人生航向,以更昂扬的姿态拥抱校园时光,终将在未来的广阔舞台上,把个人的 “小成长” 融入时代的 “大发展”,让青春的价值在脚踏实地的拼搏中,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记者:高雅楠 李文杰 李佳莹 张雅诺)


【责任编辑:尚心雨】


版权所有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中心
Copyright ©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zhxww1022@126.com    联系电话:0311—87655719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 邮编:05006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