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非遗创意工坊:智玩·趣玩·传薪火
时间:2025-04-08 14:50:31

在河北经贸大学,有这样一个地方——空白的扇面可以晕染出绮丽的色彩,简单的纸伞可以呈现出春天的风貌,质朴的璞玉可以展现出温润的光华。它就是位于河北经贸大学旅游学院西侧的非遗文化传承中心。


校企携手筑展厅,非遗传承启新程


“非遗保护是国家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作为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应当参与非遗的挖掘、整理与传播。河北经贸大学非遗文化传承中心是基于非遗传承的现实需求成立的。”旅游学院办公室主任张军毅说。


2021年,河北工艺美术大师、市级玉雕非遗传承人董智帅联系到了河北经贸大学旅游学院负责人,提出了校企合作的意向。董智帅回忆:“旅游学院院长高宏对非遗文化非常感兴趣,随后在2021年冬天就签订了校企合作的协议。”后来受疫情影响,2023年才开始布置河北经贸大学非遗文化传承中心的展馆。“该展馆的布置很顺利,因为展厅之前是专门展览各旅游景区门票的地方,相当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现成的空间”。董智帅说道。


历经一周,非遗文化传承中心基本建立完毕。2024年4月19日,河北经贸大学联合河北省拍卖总行、河北工艺美术协会、河北承艺工美集团等单位,举办了首届非遗文化节暨“非遗文化传承中心”揭牌仪式。并在旅游学院团委指导下成立“艺旅阳光工作室”,作为中心运营实体,负责非遗技艺体验、文创产品开发及非遗艺术节策划。


非遗文化传承中心授牌仪式


展厅内细节的布置大概是从2024年一月份开始。墙上的每一幅画都是由非遗文化传承中心长期驻校负责人徐浩天一个钉子一个钉子钉上去的,壁纸、地毯也是经由他亲手布置。“这个展馆修改过很多次布局,就是为了能够让同学们体验得更好。一开始我们打算建成一个博物馆性质的展馆,但是发现这个地方太小了,很多东西放不下,而且地方偏僻,很难吸引人。后来又加入了可以手工互动的环节,既然存在于学校,那就依托于学生,增强互动。”徐浩天说。


“河北经贸大学非遗文化传承中心作为校企合作的产物,是校企合作通过资源互补进行人才培养,助力文化传播,实现非遗文化血脉延续的一个重要方式。”张军毅说。


非遗文化中心部分展品


徐浩天接受采访


亲手实践学非遗,展馆活动显活力


不同于以往非遗活动举办所产生的距离感,旅游学院非遗文化传承中心驻扎于校园内,每次举办的小活动总是能考虑到学生的需求与兴趣点,使学生们在亲身实践制作非遗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它们的趣味与历史意味。这不仅拉近了非遗艺术与学生的距离,还吸引了大批热爱非遗文化的学生成为非遗文化传承中心的“常驻嘉宾”。“以往我参加学校活动只是带着任务感的打卡拍照,但非遗文化传承中心的体验项目是真的让我沉浸其中,我做绒花时完全没看手机,两小时一晃而过”,2024级管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贾柳研说道。


绒花手工活动现场


非遗文化传承中心迄今为止,已经举办了多次非遗作品制作活动。每次举办活动之前,徐浩天会将活动通知以公告形式在微信群告知,以便同学们提前了解,避免日程冲突,做出合理的时间安排。


“丹青漫染江南色,半掩晴光半掩烟。”近期,非遗文化传承中心举办了制作油纸伞的非遗活动。活动中,学生们利用提前准备好的颜料和画笔在空白的纸伞上作画来制作油纸伞。徐浩天穿梭在同学们身边,每当他们遇到困难时都能及时提供帮助。伴随着非遗文化传承中心优雅的背景音乐,同学们在悠然恬静的氛围中聚精会神地进行油纸伞的制作,漫游于非遗手工制作的浩瀚海洋。


油纸伞活动现场


2023级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孙德楹和她的同班同学刘昱萱根据在网上找到的图画在油纸伞上临摹,两人不时低声交流意见,其乐融融。“非遗文化传承中心举办的活动是真正能让自己动手参与,进行沉浸式体验的,我完全是为兴趣来的。”孙德楹说道。


孙德楹(右)和朋友刘昱萱


非遗文化传承中心提供的恬静环境作为客观条件,学生们最大程度发挥自己最大的主观能动性,让以往只在书本上出现遥不可及的手工非遗与现实碰撞,擦出非同凡响的绚烂火花。2023级国际教育学院金融工程专业郭嘉豪从来到非遗文化传承中心后便一直坐在机器前打磨一块玉石,从选材、定型到打磨出雏形历时四个小时,他从未感觉无聊反而一直期待作品的成型。郭嘉豪说:“市场上的银镯子像模具批量做的但在这里要花时间精雕细琢。我认为在如此环境下做出来的非遗作品必定比市场上批量生产的非遗文创更加精致与细腻。”


郭嘉豪在打磨玉石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非遗文化传承中心不仅有根据学生兴趣举办的非遗小活动,还有专业非遗体验活动。在非遗体验活动上,非遗文化传承中心特意邀请传统非遗文化传承大师坐镇,亲自操刀指导学生制作手工非遗,使同学们更加深刻地体悟非遗文化。景泰蓝非遗传承人、河北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协会委员程克勇曾莅临非遗文化传承中心,亲手指导学生景泰蓝技术。从挑选青铜原料到制造纹饰再到焊接到最后烧制成器都需一丝不苟,整套工艺复杂繁琐。2023级旅游学院会展与经济设计专业陈婧澜说:“在活动中了解景泰蓝的历史和工艺,这种体验太难忘了。现在我深刻认识到非遗是活着的文化,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和生活。”


非遗传承人程克勇(中)


通过开展非遗体验活动,同学们获益匪浅。陈婧澜说:“在非遗文化传承中心不仅学到了很多非遗知识,体验了传统技艺,还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2023级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的刘昱萱认为最大的收获就是可以看到很多非遗展品,这里的很多展品都让她耳目一新。2024级工商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董雅萱认为非遗传承中心让看似遥远的非遗文化离自己更近了。“非遗文化传承中心的活动让我感觉到非遗文化离我们的实际生活很接近,之前可能只是知道某些东西是非遗,在这里我可以亲身感受到它们。”董雅萱说。


陈婧澜作品


多方视角观展厅,非遗传承焕活力


张军毅说:“对学生的个人成长方面,非遗活动可以增强学生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培养审美素养和文化品位,激发创新思维;从教育价值方面来谈,非遗文化进校园能够丰富学生们课程体系,提供实践平台,增强动手能力和跨界创新思维,促进文化传承创新,助力和谐社会构建。”让同学们亲手制作非遗作品,不仅有助于缓解同学们的学习压力,丰富课余生活,也提高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增强创新思维。


张军毅接受采访


董智帅认为通过非遗文化展厅可以使大学生更近距离地学习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美育修养。“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这对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是有很大的好处的。学习了非遗艺术就相当于多掌握了一门技术和就业道路。”董智帅说。


董智帅接受采访


河北经贸大学非遗文化传承中心是智玩的天地,为同学们提供创新的平台,增强动手能力。这里也是趣玩的乐园,开展丰富的非遗活动为同学们带来传统工艺的乐趣。这里更是传薪火的圣地,同学们在这里学习传统非遗知识,掌握非遗技术,为非遗文化的传承提供新生力量。期待非遗文化在经贸校园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记者:王心滢 宋喧 王家旺)


责任编辑:袁伟佳


版权所有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中心
Copyright ©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zhxww1022@126.com    联系电话:0311—87655719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 邮编:050061

展开